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简叙样品加工;叙述各类样品基本分析(物性试验)、全分析、组合分析项目,试验方法,内、外检情况和质量。具有相应资质化验室的化验结果方能采信。
5.5探采对比
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最近报告)。
5.5.1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最近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5.5.2矿体(层)特征
与最近报告对比,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及矿石质量(品位、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5.5.3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与最近报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于煤矿应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特征与最近报告的差异。
5.5.4勘查工作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置、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6.资源储量估算
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
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庋)、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分别估算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
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计算、测定方法及特高品位(特大厚庋)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6.5矿体(层)圈定原则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推断原则。
6.6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6.7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6.8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庋)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
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矿区(井田、矿段)截至××××年××月底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也可以汇总表反映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6.10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含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
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通过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指导进一步工作。
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实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己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不改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此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8.结语
8.1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
8.2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8.3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和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8.4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置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置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
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
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
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
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16.矿坑涌水量估算图
17.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18.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19.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20.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