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研究随笔
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研究随笔
(2011-04-08 17:41:28) 转载 标签:
xkt11314 商桔琴 教育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事,而让那些呀呀学语的孩子们学习写作,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经过一年多的钻研,不但让我改变原先的想法,更我相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起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句话。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理论和实践的实施和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五花八门,新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只要是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并写出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文章,那就是好方法。在实践中,我利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其信心;通过多种途径,勤于练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立分层教学目标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完善习作,用上修饰语把话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主要成果如下:
一、摸索出一套适合低段习作教学的新路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的不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藏着诗。在一二年级中,我就注意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到了三年级刚开学,我提前给学生上了“早课”,开始了习作训练。在这个学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其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这样,写作积极性随之提高,作文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把自己的文具、玩具带到课桌上仔细观察;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在校园里实地观察,把校园内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科学实验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动手做的有趣的小实验,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日,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多种途径,勤于练笔 1、说后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实验教师把教材中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课间锻炼项目是踢毽子。刘晓莹老师就引导学生把毽子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毽子的玩法写出来。学生喜欢踢毽子,喜欢做这项活动,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跃然于纸上了。 3、学后写
教科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小珊迪》《掌声》等实验教师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铁罐已经慢慢氧化的时候,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文学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去仿写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巩固、提高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3)随文改写。
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实验教师李艳杰就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二、通过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改变了教师对于习作教学的方式。 教师对习作教学思路更清楚了,大家普遍将习作教学分为:指导课、评改课、欣赏课、交流课四种课型。指导课重在激发习作兴趣,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写作
方法;评改课重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相互评改;欣赏课重在发挥班级学生的榜样作用,并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优美片断;交流课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全校教师有200多篇关于习作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区市省级获奖。习作教学指导课、评改课、欣赏课、交流课的基本模式已初步形成。
三、通过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进步
通过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学一个字、一个词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文章。实施的过程,虽然非常艰辛,可孩子们的进步,却让我惊喜。以三(1)班作为研究的实验班,从第一学期到现在第二学期,他们在习作上,有明显的进步。刚开始习作,孩子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语句不通,没有标点符号,意思模糊。经过一年的训练,除了都能写一篇完整通顺的文章,能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还能恰当地用上新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还做了个案研究。
吴秀栋同学非常活泼好动,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可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强。他刚开始和大部分同学一样,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不用,乱用。可是经过个别辅导,他在习作上大有进步,他的文章经常收集在班刊里,还在校园网站和七彩校园上发表。
郑仪同学个性内向,不爱说话,但是爱观察,爱看课外书。刚开始习作的时候,就能写一句通顺的话。在此基础上,针对性个别辅导,让她成了本班的小作家,她不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还能在文章里表达自己的高见。她的文章新颖独特,有感染力,曾多次参加县级征文比赛。
通过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拓宽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渠道,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热情。打破了课内教作文的传统做法,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走进社会,融进生活,经常性地进行即时作文、即兴作文的训练,并通过各种渠道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