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2011学年马原期末考试题A答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DAB 6-10 BBCAB 11-15 DBBAB 16-20 CACC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D 4,ABC 5,BC 6,ABCD 7,ABC 8,ABCD 9,ABC 10,ABCD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定义经过了两个发展的阶段,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定义为“自由的和自觉的活动”,这一个定义着重强调了人的劳动实践本质的自由、自觉和自主性,使其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
后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第一,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呢,是指人的生命存在,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这三个因素的统一。
第二,马克思特别强调,人不是离群索居的“孤独的个体”,而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是不能由此否定人的本质的共同性。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变动的。(这个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人正是依靠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改变着自身的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本质。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大的方面就是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力量。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它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和平衡,并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具有独立性的。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发展在对社会存在归根结底的依赖关系之中的独立性,所以称之为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这种非完全同步性表现为两种情况:(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2)某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反映社会存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作出某种预见。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其客观基础和现实根源,同时又和以往社会意识的成果有着历史继承关系。根据现实的需要,区别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批判继承中超越历史。
(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它的主要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史生产
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因为:
(1)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 (2)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先导。
(3)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决定生产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第一,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来看,资本主义还有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真正走到了其历史尽头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才可能成为现实。
第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需要客观条件的成熟,也需要主观条件的成熟。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要客观条件,但是只有在主观条件达到成熟时才能将这一过程变成现实。
第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也要取决于社会主义实践在与资本主义对比中的优势,充分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是在探索中前进的,难免会出现主观指导上的失误,从而延缓自身的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在现时代不可能走着一条平坦和笔直的大道,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2,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新机遇:第一,全球化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二,全球化进一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三,全球化打破了禁锢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新挑战:第一,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
第二,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冲击。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挑战。
(1)当前全球化进程中所运行的“规则”和“秩序”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2)国际敌对势力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国家看做是一种“异己”力量; (3)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使国家主权的对外独立性和对内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和挑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