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38
(2)防止废气污染
废气主要来源于闪蒸汽蒸去活过程中排出的尾气等。目前装置都配置有单体循环回收系统和尾气回收系统,不但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少量尾气均可经过处理后引至高空火炬排放。
(3)防止废渣污染
其废渣只有少量因操作不当而失效变质的催化剂、活化剂,废渣需统一隔离可燃物进行销毁。其中,废催化剂可自然氧化予以销毁,废活化剂可先用溶剂稀释,让其自然缓慢氧化分解。 8.2.3噪声控制
本设计尽量选用了低噪声的设备,但所采用的换热器和粉碎机难免产生一定振动及噪声,为此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管道包扎隔声、吸声的材料、设置隔声膜等。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39
总结
(1)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及环保要求确定了设计原则: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及法规;力求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安全可靠;
立足国内,吃透和消化国外引进的设备和工艺;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2)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的范围,其中包括预接触的聚合,精制,干燥工段的设计;
(3)采用本体-气相组合法制备聚丙烯; (4)进行了物料平衡计算;
(5)进行了能量平衡计算,同时为设备计算奠定基础; (6)绘制了生产工艺流程图; (7)编制了设计说明书。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40
致谢
本次设计离不开老师在设计前的准备,到设计过程中指导,再到设计后的检查,都不厌其烦的给了我好多的建议。总的来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许老师严谨求学的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谨向许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几年来为我们传授知识的诸位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给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解决了设计上的专业问题,保证了我的设计能顺利完成。
在这个不断设计、学习、再设计的反复操作过程中,我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种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设计也可以说是对我大学四年来学习的一个检查,当然也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涯将要结束了。但不得不说是学校教会了我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继续保持,脚踏实地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离不开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向四年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致以真挚的感谢!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
41
参考文献
[1]宋冠秦.聚丙烯产需快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7.9.21(3):1-2
[2]陈文进.聚丙烯性质及二次加工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36):267-268 [3]seymour RB,Cheng T.History of Polyolefins[J].Dordrecht,Holland: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6:37-38.
[4]程增越.通用树脂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58. [5]荆门石化年产七万吨聚丙烯生产技术资料[M].荆门石化出版社.1989:22-50 [6]宋立新,谷海峰,方静,付颖岩,衣岩,于涛.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J].弹性体.2010.10.25, 20( 5) : 74-79
[7]安芳成.聚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J].化工进展.2012 (01):257-262. [8]聚丙烯产业分析报告.百度百科.聚丙烯产业专辑福建省石油化工科技情报、规划、咨询中心
[9]对聚丙烯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EB/ OL ] .中国化工信息.2009.06.01 [10]世界常用聚丙烯生产技术工艺介绍.工程科技.百度百科.2007.10.10 [11]李宝泰.海蒙特聚丙烯Spheripol工艺[J].齐鲁石油化工.1989.17(5): 25-33 [12]荚亮. Spheripol本体法丙烯聚合过程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2.20(4): 54-56 [13]陈敏恒,方国南等.化工原理(上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90-194 [15]李卫宏,刘海燕.化工原理实验及仿真操作实训[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
[16]罗雄麟.化工过程动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17]日本东邦钦公司.Jp2002249507
[18]陈敏恒,方国南等.化工原理(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马连湘,刘光启,王文中.化工设备计算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0]聚丙烯生产技术培训教材.中石化荆门石化总厂七万吨PP/年 [21]韩冬冰,李叙凤,王文华.化工工程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7 [22]罗先金.化工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
[23]廖传华,顾国亮,袁连山.工业化学过程与计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