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答案)
一、问号及其误用:
【例1】你是考北大呢?还是考南大呢? 选择问句中只在全句末尾用问号。
【例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主谓倒装的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
【例3】我可以去了吗,什么时候去? 特指问句中每句之后都用问号。
【例4】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高考有重要影响。
有些句子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练习:
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二、顿号、逗号、分号及其误用:
【例1】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和词组之间。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2】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3】同学们把教室收拾得干净、整洁。
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4】这里是水果之乡,苹果啊、西瓜啊、桃啊、杏啊……随处可见。 并列词语之后带有语气词,中间用逗号。
练习: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兔子的形象代表善良,机警,洁净,活泼,但由于胆小怕事,兔子往往也是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化身。
三、冒号的使用:
【例1】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例2】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冒号用在提示语后面或总括语前面,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1、老师说:“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3、“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说。 直接引用,说话人的位置不同,“某某说”之后的标点要随之改变。
练习:
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天、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四、引号及相关标点的使用:
【例1 】我联想到了唐朝诗人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 【例2】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引文是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练习: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五、括号及相关标点的使用:
【例1】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尔顿著,何宁翻译,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例2】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含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例3】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注释语如有标点,最后一个点号不省略。
【例3】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属于正文内容不能加括号。
练习:
他到书店买回了三本自己爱读的小说:《子夜》、《围城》和《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
六、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例1】列宁笑着说:“我们就叫他斯大林——俄文的意思是钢铁——好了。”
【例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方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综合练习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 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样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部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哎!”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正确】你是考北大呢,还是考南大呢? 【正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正确】我可以去了吗?什么时候去?
【正确】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高考有重要影响。 答案:
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正确】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正确】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正确】同学们把教室收拾得干净,整洁。
【正确】这里是水果之乡,苹果啊,西瓜啊,桃啊,杏啊……随处可见。
答案: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兔子的形象代表善良、机警、洁净、活泼;但由于胆小怕事,兔子往往也是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化身。
【正确】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正确】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答案:
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天、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正确】我联想到了唐朝诗人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正确】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答案: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正确】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尔顿著,何宁翻译,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词语的),括号紧贴在被注释词语后,括号内注释语如有标点,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和叹号除外)省略。
【正确】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含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注释语如有标点,最后一个点号不省略。
【正确】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正确】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答案:
他到书店买回了三本自己爱读的小说:《子夜》、《围城》和《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 【正确】列宁笑着说:“我们就叫他斯大林(俄文的意思是钢铁)好了。”
【正确】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方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南京条约》。
【正确】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他有气无力的说。 答案:(B)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 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答案:( C )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样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答案:( D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部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哎!”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