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6份试卷合集】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年物理八上期末调研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甲=V0 ,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 ,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3 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 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 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0 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1.2V0 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0.8V0
2.一只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ρ0 B.ρ0 C. ρ0 D.ρ0 3.现有以下关于凸透镜的说法
①所有的凸透镜都只有右侧一个焦点;②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③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④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随时变化的 A.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只有②正确 D.只有④正确
4.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6.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A点 B.放于S点
C.放于B点
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C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
A. B.
C. D.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腰鼓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展示出了陕北人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关于腰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腰鼓,可以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B.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0.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呐搜寻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二、填空题
11.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kg/m,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2018中国热气球俱乐部联赛在兰州举行,热气球在上升时,热气球内的气体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气球外的空气密度。
12.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13.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 (1)-200℃的酒精为___________态。
(2)在气温为-45℃的地方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固态水银 -39 铜 1083 固态酒精 -117 锡 232 铝 660 钢 1515 纯铁 1535 3
3
3
14.如图所示,在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节目中,医生德利的腹语表演深受郭德纲、孟非等评委的好评。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用腹语表演时的声音仍然是声带______发出的。
15.物体对外辐射的_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强度与其表面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对外辐射的能量就越多。
16.小刚测量课桌的长度,四次的结果是:6.45dm;6.46dm;6.47dm;6.45dm,课桌的长度应为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质量是3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00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g? (2)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3)若用它来装植物油,最多可装多少g?(ρ
植物油
=0.9g/cm3
18.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3?105m3,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1h,求:
(1)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2.5?10kg/m,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
(2)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图所示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海边捡到一个多孔石块,现测定它的密度。
33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碼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他应将平衡螺母_____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块的质量为m=_____g;如图乙在量筒内装有一定得水,记录下刻度V1,再将石块放入量筒中,待液面不再变化后,记录下刻度V2,则石块的体积是V=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3)实验结束后,小明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将其放在餐巾纸上,发现餐巾纸湿了大片。这启发了小明的思考:因为该石块多孔而存水,所以刚才测得的石块密度值跟真实值相比会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_____(填写序号)。 A、石块质量测量值偏大B、石块质量测量值偏小 C、石块体积测量值偏大D、石块体积测量值偏小
(拓展)小明为了排除因石块多孔存水而引起的误差,又称量出刚刚从水里取出的石块质量为42.6g,
结合第(2)问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出了较为准确地石块密度为_____kg/m.(ρ水=1.0×10kg/m) 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333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2.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中,我们用如图实验装置给萘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图中实验装备所需测量仪器_____、_____;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此实验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图像,已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萘的熔点是80.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请问BC段的温度是____℃,DE段的温度是____℃。
23.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