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业分层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据此回答1~2题。
1.据测算,1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这体现出的森林的环境功效是 ( )
A.涵养水源 C.稳定大气成分
B.净化空气 D.维护生物多样性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 ) A.马来群岛 C.亚马孙平原
B.刚果盆地 D.西印度群岛
【解析】 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它体现了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第2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平原。
【答案】 1.C 2.C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3~4题。
3.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C.丙甲乙丁
B.丁甲丙乙 D.乙丙甲丁
4.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的机会 D.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严格保护,完全不能开发利用
【解析】 第3题,图中丙甲乙丁的顺序体现了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过程,这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焚烧砍伐森林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耕种,土地肥力耗尽,耕地废弃,次生树种生长。第4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其可以鼓励保
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答案】 3.C 4.D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据此回答5~6题。 5.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6.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 B.木材出口,换取外汇 C.出口肉牛,获取经济利益 D.焚林垦荒
【解析】 第5题,根据所学雨林被毁的原因,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与雨林的破坏无直接的必然联系。第6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B、C、D选项是人类开发导致雨林被毁,属直接原因。
【答案】 5.B 6.A
厄瓜多尔政府已正式启动一项旨在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计划,以避免因开发有环保争议的油田而破坏该国亚马孙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阅读材料,回答7~8题。
7.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D.过度引水灌溉
8.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寒流的影响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宽广
A.①③④ C.②④⑤
B.①②④ D.①②⑤ B.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第7题,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类型,耕作方法原始,对森林破坏严重。第8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与地形、洋流、低纬陆地面积有关。
【答案】 7.A 8.D
[能力提升]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9~10题。
9.“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C.防风固沙
B.美化环境 D.净化空气
10.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解析】 第9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正确。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第10题,在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误;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错误。
【答案】 9.C 10.A
11.下图为热带雨林地区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过程,关于图中数字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 B.④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 C.②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 D.③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解析】 迁移农业对雨林造成严重破坏,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壤肥力的减退。图中数字的含义依次是: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②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③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④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答案】 A
12.读“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亚马孙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西欧人与巴西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3)1992年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在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中哪几项会带来经济效益?
【解析】 西欧人与巴西人争论的实质是保护还是开发的问题。不同的国家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来分析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让巴西在保护热带雨林中受益。
【答案】 (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2)发达国家要求保护环境,而发展中国家要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实质是保护全球生态平衡与谋求目前利益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3)①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②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③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材料一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分别有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创造经济效益等。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趋向平缓,长江含沙量减少。
【答案】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
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