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标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精练(含解析)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Ⅰ.测定原理:
碱性条件下,O2将Mn氧化为MnO(OH)2:①2Mn+O2+4OH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②MnO(OH)2+I+H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③2S2O23+I2
--2+
2+
-
2MnO(OH)2↓ Mn+I2+H2O(未配平)
-2+
+
- S4O26+2I
Ⅱ.测定步骤:
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 b.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 mL 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 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 00 mol·L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 。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 。 ①滴定管 ②注射器 ③量筒 (3)搅拌的作用是 。
(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 (5)步骤f为 。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 mL,水样的DO= mg·L(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 (填“是”或“否”)。
(7)步骤d中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 。
答案 (共18分)(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2)② (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4)1,2,4,1,1,3 (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
(6)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9.0 是
-(7)2H+S2O23
+
-1
-1
S↓+SO2↑+H2O
- 9 -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SO2+I2+2H2O4H+4I+O2
+
-
- 4H+SO24+2I
+
-
2I2+2H2O(任写其中2个)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2018北京理综,9,6分)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实验
A
B
C
D
NaOH溶液滴入石蕊溶液滴入氯水Na2S溶液滴入AgCl浊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FeSO4溶液中 中 液中 产生白色沉
现象 淀,随后变为
红褐色
答案 C
2.(2014山东理综,7,5分)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H3CH3+Cl2
CH3CH2Cl+HCl
CH3CH2Cl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均为取代反应
溶液变红,随后迅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速褪色
黑色
红棕色
CH2 CH2+HCl
B C D 答案 B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Cl2+2BrZn+Cu
2+-
2Cl+Br2 Zn+Cu
4NaOH+O2↑ HCl+HClO
2+
-
2Na2O2+2H2OCl2+H2O
3.(2013天津理综,1,6分)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和
互为同系物
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4.(2014大纲全国,13,6分)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Cl-)??(ClO-)1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lO-)=11,则溶液中??(ClO-)=2 3
??(Cl-)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2a mol
- 10 -
1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e-的范围:2a mol≤??e-≤6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7a mol 答案 D
5.(2015北京理综,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2I
3+
-
15
1
2Fe+I2”反应中Fe和Fe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2+3+2+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 。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 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向Fe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2+
3+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向Fe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
2+
3+
致I的还原性弱于Fe。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向Fe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Ag+I
2+
+
+
--2+
2+
-2+
3+-1
-2+
AgI↓,c(I)降低;或增大c(Fe),平衡均逆向移动
2+
-
-2+
(4)①正 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还原性强于I
- 11 -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②向右管中加入1 mol·L 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6.(2014课标Ⅰ,27,15分)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
-1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
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 答案 (1)H3PO2
H2PO-2+H
+
(2)①+1 ②H3PO4 ③正盐 弱碱性 (3)2P4+3Ba(OH)2+6H2O(4)①2H2O-4eH3PO2
--③PO34 H2PO2或H3PO2被氧化
-+
3Ba(H2PO2)2+2PH3↑
+
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