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中细胞的功能是___________。由图可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__________系统调节
(2)由图可见,引起E分泌e的化学信号有_____,e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的一条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调节过程中,c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 (2). 420 (3). RNA聚合酶 (4). rRNA(核糖体RNA) (5). 脱水缩合 (6). AAT (7). 乙、丙 (8). B (9). 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以及分泌激素(或兼有内分泌功能) (10).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11). 神经递质、血糖浓度 (12). 肝细胞 (13). 感受器→①→A→⑤→E 或 感受器→①→A→②→血管或 感受器→①→A→②→肌肉 (14). 促进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代谢产热量 【解析】 【分析】
1、对(一)题的图分析可知,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乙表示转录过程,丙表示翻译过程。其中,丙中的①是tR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
2、对(二)题的图分析可知,a、b、c、e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A、B、E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胰岛α细胞。
【详解】(一)(1)甲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图甲中的DNA片段中,A=T=40个,G=C=(100×2-40×2)/2=60个,则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60×(2-1) =420个。
(2)乙过程表示转录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DNA分子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RNA聚合酶催化,产物是RNA。RNA包括tRNA、mRNA、Rrna三种。因此,转录的产物除了丙中的①(tRNA)和②(mRNA)外,还有参与构成丙中③(核糖体)的rRNA分子。
(3)丙过程的④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肽键,经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由丙图可知,亮氨酸的密码子为UUA,故控制合成亮氨酸的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为AAT。
(4)效应B淋巴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但其能够合成抗体等蛋白质,因此效应B淋巴细胞能发生转录、翻译过程,即图中的乙、丙过程。
(二)(1)题图中,垂体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即B。A是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的作用,
3
即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以及分泌激素。由图可见,人体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维持。 (2)由图可见,E(胰岛α细胞)分泌e(胰高血糖素),除了直接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影响外,还可受下丘脑的控制,引起E分泌e的化学信号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因此,e(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3)图中的反射弧有:感受器→①→A→⑤→E、感受器→①→A→②→血管、感受器→①→A→②→肌肉。 (4)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代谢产热量。
【点睛】准确判断图中①、②、a、b、c、e表示的物质名称和A、B、E、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已知马齿苋多糖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且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现通过如下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材料及用具:马齿苋多糖(已配置成低、中、高浓度)、生理盐水、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饲料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
注:12小时禁食后的雄性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能升血糖的四氧嘧啶溶液,72小时后測量空腹血糖,血糖值大于11.1mol/L者即为糖尿病动物模型。
(1)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作不做要求。实验数据每周测一次,连续记录4次,) ___________
(2)画出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随时间变化曲线___________
(3)①用尿糖试纸检测正常小鼠的尿液,试纸呈_____色。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些糖尿病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持高不下,推测很可能与____________受损有关。 【答案】 (1). ①将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鼠随机分成五组,编号A~E。其中B~E组小鼠禁食12小时后注射一定量的四氧嘧啶溶液,72小时后测量空腹血糖,血糖值大于11.1mmol/L者即为糖尿病动物模型。 ②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以及胰岛素含量,并记录数据。
③A组与E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天;B、C、D三组分别每天灌胃等量的低、中、高浓度的马齿苋多糖,连续灌胃28天。
④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28天,每隔7天重复步骤②。
⑤统计并分析数据。 (2). (3). 浅蓝色 (4). 正
常小鼠体内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故尿液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 (5). 胰岛素受体 【解析】 【分析】
1、阅读题干可知,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验证马齿苋多糖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且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自变量为马齿苋多糖浓度,因变量为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 2、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等。 3、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详解】(1)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验证马齿苋多糖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且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自变量为马齿苋多糖的浓度,因变量为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可按照下表进行实验设计。 组别 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模型组 糖尿病马齿苋多糖低浓度组 糖尿病马齿苋多糖中浓度组 糖尿病马齿苋多糖高浓度组
具体的操作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鼠随机分成五组,编号A~E。选取其中四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即其中B~E组小鼠禁食12小时后注射一定量的四氧嘧啶溶液,72小时后测量空腹血糖,血糖值大于11.1mmol/L者即为糖
分组设计 每天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d 每天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d 每天灌胃低浓度的马齿苋多糖,连续灌胃28d 每天灌胃中浓度的马齿苋多糖,连续灌胃28d 每天灌胃高浓度的马齿苋多糖,连续灌胃28d 的
尿病动物模型。
②灌胃前,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以及胰岛素含量,并记录数据。
③A组与E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天;B、C、D三组分别每天灌胃等量的低、中、高浓度的马齿苋多糖,连续灌胃28天。
④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28天,每隔7天重复步骤②。 ⑤统计并分析数据。
(2)灌胃前,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比正常小鼠的低,因此,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比正常小鼠的高,即B~E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A组的。灌胃后,A组与E组灌胃生理盐水,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基本保持不变,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基本保持不变。由于马齿苋多糖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因此与E组相比,B、C、D三组的空腹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其作用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3)①由于正常小鼠体内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故用尿糖试纸检测正常小鼠的尿液,试纸呈浅蓝色。
②由题意可知,某些糖尿病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持高不下,推测很可能胰岛素受体受损导致血糖浓度偏高,而高浓度的血糖作用于胰岛,使胰岛β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 【点睛】实验设计的解题步骤:
明确目的和要求→联系理论原理→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设计实验思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讨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