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58:39

C. 图示变异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D. 该细胞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AaB、AB、ab、b的4种精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图示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A正确;

B、图示中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其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B错误;

C、图示中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其同源染色体上,不属于交叉互换,C错误;

D、该细胞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AB、B、ab、Aab或Ab、b、AaB、aB的4种精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不能正确区分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与交叉互换,而错选C。

25.下图为某种酶作用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该合成所需的原料之一 B. 该酶与底物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翻译过程相同 C. 该酶是DNA水解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 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酶与底物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故该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因此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该酶所需的原料之一,A错误;

B、该酶与底物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翻译过程相同,均是A-U、U-A、G-C、C-G,B正确; C、由题图可知,该酶能够催化RNA断裂,说明该酶是RNA水解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准确判断该酶的化学本质。

26.下图是针刺入皮肤后使肌肉收缩的反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皮肤中的感受器由①细胞轴突末端的分支构成 B. 兴奋传到②的轴突末梢后释放出抑制性神经递质 C. 一个传出神经元支配的多个肌细胞同时产生兴奋 D. 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①有神经结节,为传入神经,因此③是传出神经。

【详解】A、①有神经结节,为传入神经,因此皮肤中的感受器是由①细胞的树突膜参与构成的,A错误; B、由“针刺入皮肤后会使肌肉收缩”可知,兴奋传到②的轴突末梢后释放出兴奋性神经递质,B错误; C、由于同一个传出神经元轴突末梢长短不一,以及兴奋在不同突触的传递时间不同,因此同一个传出神经元支配的多个肌细胞通常不会同时产生兴奋,C错误;

D、该反射活动中,刺激来自神经细胞的一端,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方法点拨——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7.希尔反应是绿色植物的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氧化剂DCIP是一种蓝色染料,被还原成无色,该变化变化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盐酸处理植物叶肉细胞使细胞分离,然后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涨破,离心可获得叶绿体 B. 希尔反应在没有CO2的参与下也能产生氧气,说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C. 希尔反应的活力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也可通过叶肉细胞氧气释放的速率检测 D. 将希尔反应体系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可使试管中的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将叶绿体加入DCIP(氧化型)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详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将植物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不会涨破,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希尔反应是在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电子受体,光照下可使水分解释放氧气,说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B错误;

C、由题意可知,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蓝色的DCIP(氧化型)溶液被还原为无色的DCIP(还原型)。因此,希尔反应的活力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也可通过叶肉细胞氧气释放的速率检测,C正确;

D、将希尔反应体系置于黑暗中,由于缺乏原料和场所,无法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希尔反应的原理和基本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0—4,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各个个体染色体数目相同。两种病同时发生时胚胎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和乙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II3与II4再生了一个女儿,其患甲病的概率是1/3 C. 若I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III2为特纳氏综合征患者

D. II1与人群中无乙病家族史的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患甲病女儿的概率是1/303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I1和I2均无病,而他们的女儿II3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I3和I4均无病,且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他们的儿子II4患乙病,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2、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0-4,即人群中aa的概率为1/10000,故a基因的频率为1/100,A基因的频率为1-1/100=99/100,Aa的概率为2×(1/100)×(99/100)=(99×2)/10000,AA的概率为(99/100)×(99/100)=(99×99)/10000。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由系谱图可知,III1的基因型为aaXX,III2的基因型为A_XX,因此II3的基因型为aaXX,II4的基因型为AaXbY。由于甲、乙两种病同时发生时胚胎致死,所以他们再生了一个女儿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胚胎致死),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是1/3,B正确;

C、由“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各个个体染色体数目相同”可知,III2不可能为特纳氏综合征患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I1的基因型为AaXY,I2的基因型为AaXX,II1的基因型为1/3AAXY或2/3AaXY,无乙病家族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99×99)/10000]÷[(1-1/10000)]=99/101AAXBXB或

[(99×2)/10000]÷[(1-1/10000)]=2/101AaXBXB,生一个患甲病女儿的概率是2/3×2/101×1/4×1/2=1/606,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系谱图判断甲、乙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各个个体染色体数目相同、两种病同时发生时胚胎

B

B—

B

B

Bb

bb

Bb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 图示变异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D. 该细胞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AaB、AB、ab、b的4种精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图示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A正确; B、图示中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其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B错误; C、图示中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其同源染色体上,不属于交叉互换,C错误; D、该细胞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AB、B、ab、Aab或Ab、b、AaB、aB的4种精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不能正确区分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与交叉互换,而错选C。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