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实施性教学计划
础。
5、《物理》:讲授力学、电学、热学的基本理论,选学声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会必要的运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必修专业基础课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讲述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编辑处理等应用软件,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水平。
2、《电工英语》:主要讲述英语的基本语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具备阅读电气维修专业文献的基本能力。
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容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
4、《安全用电》:掌握安全用电常识、防止触电的安全技术、电气工作的安全规程及制度。
5、《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本课程主要讲授半导体器件知识、放大和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晶闸管电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整流、稳压、放大、运入、振荡 、晶闸管等基本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分析方法、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 (三)必修专业课
1、《机械与电气识图》:主要讲授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国家有关标准正确标注尺寸及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形状位置公差和技术要求等。
2、《机械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动等部分。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金属热处理方法;
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选用;了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3、《电机与变压器》:理解电机与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电动机与变压器能进行测试、检查、安装、接线、维护。
4、《电工仪表与测量》: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
5、《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主要学习计算和选择电动机和电力拖动设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使学生对常用电力拖动设备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各种拖动控制电路有较深的认识,熟练装接各种控制电路,对一些基本拖动控制电气设备的电路进行安装、维护与检修。掌握各种常用机床电路的维修与保养,了解直流调速和变频调速。
6、《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本课程主要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使学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操作、运动及维护,能熟练运用编程工具读写程序,能熟练进行指令和梯形图的相互转换,能对程序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步进控制、顺控制的编程技术和调试方法。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殊功能外部设备和上位机通讯。 7、《电工材料》:掌握常见电工材料的性能、选用。
8、《现代企业管理》:了解现代企业含义、类型和特征,了解现代企业运作过程中涉及的战略、资源、市场营销、生产与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知识,了解现代企业文化及企业创新的内涵。 (四)必修实习实践课
1、《钳工实习》:实习内容为钳工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刃具的使用,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
2、《机械拆装实习》:主要内容为常见机械机构的拆装、保养与维修。
3、《电子实习》:主要内容为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基本技能训练,单元电路的安装、调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具有正确的选用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焊接工具,具有熟练的焊接拆焊能力。掌握单元电路的安装技能,并能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调试,初步具备对单元电路进行维修的。 4、《计算机操作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对基本操作,文字编辑处理等应用软件,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水平。 5、《维修电工基本操作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电工仪表,选用电工材料,熟练掌握电工基本操作规程,熟悉各种低压电器、继电器和变压器,并能正确选用和安装。具有基本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排故障能力,熟悉电机的调压调速,变频调速电路,能进行参数设定和简单故障的排除。
6、《技能鉴定综合实习》:按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签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实习教学,使学生达到该工种的中级工水平,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具备走向工作岗位,能直接上岗的要求。 7、《军训》:新生入校进行不少于10天的军训。 8、《劳动》:每学期参加一周的公益劳动。 (五)任选课程
1、《电、气焊》:掌握电、气焊工具的使用,会一般的焊接。 2、《机械加工》:本课程讲授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性能、结构特征、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切削原理、刀具的基础知识、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等内容。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合理使用、维护保养、调试常用金属切削机床,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编制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并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的工艺装备。
3、《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4、《跆拳道》:通过学习,提高身体素质,练就防身本领。 5、《演讲与口才》: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教高语言应用水平。
6、《精工钳工》: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钳工精密工具、量具、刃具的使用,掌握钳工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 (六)几点说明
1、本计划适用的学习对象主要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相当水平的成人学员。
2、本计划按每学期20周,公益劳动、考试各一周,每周五天制订,教学时数按理论教学每周30学时,实践教学每周28学时,专业实习及毕业实践每周30学时计算。 八、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有现代化意识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之后,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大纲的教材,对没有相应教材的课程,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出教材讲义。
本专业公共课和专业课程一般可选择到相应的教材,但专业实践课程教材的选用比较困难,所以要组织校内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老师编写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实践实习指导书,并在各实训室创设相应的实习环境,以提高实训课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九、专业师资配备及现代化建设
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是进行专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搞好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指标:
A:培养与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现代化专业技能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B:高级技术职称和中级技能职称老师占总数的20%和5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