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权法与担保法
(三)、抵押权与买卖不破四租赁
1、不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先抵后租,抵押权登记的; 2、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先租后抵;
先抵后租,抵押权未登记的。 (四)、抵押物的转让:
1、转让需要经过抵押权人的同意,转让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 2、受让人可代为清偿债务来消灭抵押权; 3、不可转让,但可以抵押质押,出租;
4、未经同意而转让的——无权处分——善意取得。
(五)、抵押权的保全:
1、防止权:要求停止该行为; 2、恢复原状或增加担保; 3、加速到期。 (六)、抵押权的实现 1、条件: (1)、不履行到期债务; (2)、发生约定的事实。 2、实现方式: (1)、折价; (2)、拍卖、变卖; (3)、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七)、抵押权顺位的变更、抛弃和让与 1、变更: (1)、不动产登记生效主义;动产登记对抗主义; (2)、效力: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 2、抛弃: (1)、相对抛弃:“为某一特定人” a、对外:顺位不变;
b、对内:抛弃者与被抛弃这处于同一顺位,双方按其债权比例分配。 (2)、绝对抛弃:“为所有人”依次前进。 3、让与: (1)、两个交换位置,其他不变。 (八)、抵押权诉讼时效:
1、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从属其担保的债权;
2、如果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抵押人获得抗辩权,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九)、动产浮动抵押:(担保财产的不确定) 1、特点: (1)、主体特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包括自然人) (2)、标的:现有或将有的所有财产; (3)、抵押财产不特定; (4)、抵押财产的可转让性。 2、设立:有效合同=抵押权/+登记>第三人
例外: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4、抵押财产特定: (1)、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
9
(2)、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被撤销; (3)、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4)、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十)、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不确定) 1、特点: (1)、债权有可转让性; (2)、在债权被确定前,最高额抵押抵押权无从属性;(抵押权不能随同债权转移) (3)、担保的债权<=实际发生的债权; (4)、债权转让不以通知债务人为构成要件,但不通知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a、未对债务人通知,债务人清偿行为有效;
b、通知债务人的,债务人清偿行为无效,构成不当得利。 2、最高额担保的范围: (1)、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高于最高限额的,以最高限额为限; (2)、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抵于最高限额的,以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为限。 (十一)、债权质权:(应收账款) 1、设立: (1)、不以通知债务人为构成要件,但不通知不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2)、通知债务人后:债务人的清偿行为被冻结。 (3)、出质人:处分权受限制(不得消灭债权); 受领清偿权受限制; (4)、质权人有孳息收取权。 2债权质权的行使: (1)、金钱:金钱债务先于被担保的债权到期的:提存
后到期的:债权到期时质权人有权请求其向自己支付金钱。 (2)、其他动产:
向自己给付动产,设立质权; (3)、不动产:请求向出质人转移所有权,并设立抵押权。 3、转质: (1)、转质权优于原质权; (2)、责任转质: a、从属性;
转质权对质物优先受偿范围以原质权为限; 原质权消灭,转质权也消灭;
须原质权和转质权均具备行使的条件,转质权才能行使。 b、绝对无过错责任。 承诺转质:
a、独立性;不受原质权的限制。 b、过错责任。
三、保证
(一)、概念与特征
1、当事人:债权人、保证人;第三人:债务人; 2、合同成立方式 (1)、保证合同; (2)、保证条款; (3)、保证人签章;
10
(4)、担保书,债权人同意; (5)、口头保证,两个证明人。 3、保证债务的内容 (1)、代为履行; (2)、赔偿责任。 4、保证责任范围 (1)、有限保证:约定; (2)、无限保证:主债务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 5、保证与第三人提供的抵押、质押的区别 (1)、抵押权、质权的担保优先于其他债权; (2)、保证没有优先受偿权。 6、保证债务的从属性: (1)、成立上从属于主债权; (2)、效力:主债权必须有效; (3)、内容、范围:保证债务>=主债务 (4)、消灭 (5)、债权转移:例外a、约定仅对特定人保证; b、约定禁止债权转让的。 展开:
(1)、债权转让:保证债权从属性; (2)、债务承担: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转让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3)、主债务变更:有利于保证人归责: a、减轻:变更后 b、加重:变更前 c、延期:不变 7、保证人禁止条件: (1)、国家机关; (2)、公益性事业单位; (3)、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4)、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企业法人同意) (二)、保证方式:
1、一般保证:补充责任 (1)、情况: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一般保证必须明确约定; (3)、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4)、丧失先诉抗辩权的四种情形:
a、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发生重大困难; b、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国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c、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
d、保证人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或债务人放弃先诉抗辩权的。 2、连带责任保证: (1)、默认; (2)、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还债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诉讼主体地位: (1)、一般保证:
a、只列债务人为被告;
11
b、债务人和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c、不能只列保证人为被告。 (2)、连带保证:
a、可只列债务人为被告; b、也可只列保证人为被告; c、债务人和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三)、共同保证:
1、按份共同保证: (1)、按约定的份额; (2)、保证人只能向债务人追偿,不能向其他保证人追偿; 2、连带共同保证: (1)、默认; (2)、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债务; (3)、追偿的顺序性:先债务人后保证人。 (四)、保证期间(三重时间限制) 1、行权方式: (1)、一般保证: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起诉(先诉抗辩权) (2)、连带保证: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期间的确定: (1)、约定的期间>=主债务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6个月; (2)、约定直到主债务本息还清时——视为约定不明——2年; (3)、未约定——6个月。 3、保证期间起算点: (1)、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 (2)、宽限期届满之日; (3)、破产程序终结之日。 (五)、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1、起算点: (1)、一般保证: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先诉抗辩权) (2)、连带保证: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 2、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 (1)、保证期间经过,不再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2)、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再计算保证期间。 3、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1)、分别计算; (2)、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经过,保证人获得抗辩权; (3)、主债务诉讼时效经过,保证人也可援用其抗辩权。 4、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对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影响: (1)、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a、一般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b、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2)、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a、一般保证: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b、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六)、保证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1、保证人自己的抗辩权:
12
(1)、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2)、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经过的抗辩权。 2、援用债务人的抗辩权: (1)、主债务诉讼时效经过抗辩权; (2)、同时履行抗辩权; (3)、顺序履行抗辩权; (4)、不安抗辩权。 3、抗辩权援用规则: (1)、债务人对债权人助长了抗辩权,保证人必须援用,不援用的保证人不得向债务人 追偿; (2)、债务人放弃对债权人的抗辩权,保证人仍可援用; (3)、保证人放弃抗辩权的,仍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