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绍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堑 C.断层
21.教师演示了( ) A.板块挤压碰撞 C.岩层水平挤压
B.岩块断裂上升 D.外力侵蚀搬运
B.地垒 D.褶皱
土豆为喜光作物,下图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完成22~23题。
22.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23.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C.酸雨危害
B.水土流失 D.气候变暖
2014年12月12日,长1 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24~25题。
24.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25.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地势低平 ④春季台风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 材料二 世界某区域略图。
(1)A半岛属于________板块,B海域位于板块的________(生长或消亡)边界。(2分) (2)C山脉为亚洲和________洲的分界线;D河下游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2分)
(3)E地附近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该资源属于________;常年控制该地区的气压带是________(填名称)。(2分)
(4)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和印度河谷地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在农业社会时期,这些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等。(2分)
(5)路上丝绸之路沿线F地附近的自然带是________;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陆上丝绸之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_。(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沿图示铁路线自东向西自然植被景观逐渐由森林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3分)
(2)甲城市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________。(1分)
(3)我国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大型工程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其中①工程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4分)
(4)我国西部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2分)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1-5 AADAD 6-10 BDBAC 11-15 DCBCA 16-20ACBDD 21-25CABAB
20.D 21.C [第20题,图1是褶皱构造,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第21题,图2演示中的书本无断裂面,与板块运动无关,更不是外力侵蚀搬运形成的。选C正确。]
22.A 23.B [第22题,根据图示纬度和比例尺,该岛位于西风带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河流判断,岛屿中部为山地,岛屿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根据材料,土豆为喜光作物,所以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A对。B、C、D错。第23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岛降水较多,大量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B对。降水多,土地沙化问题少,A错。岛屿主要发展种植业,工业废气少,酸雨、气候变暖不是主要问题,C、D错。] 24.A 25.B [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把水调到北京、天津等地,该地是华北地区。第25题,海河流域地势低平,易积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地表径流量大。]
26.答案 (1)印度洋 生长 (2)欧 东北流向西南 (3)矿产资源 副热带高气压带
(4)充足的水源 平坦的地形
(5)温带荒漠带 路程短(距离近)(速度快,较安全等) 27.答案 (1)草原 荒漠 水分
(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4)土地荒漠化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