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B)1复习应考指南
《中国古代文学(B)1》复习应考指南 第一部分 复习基本要求及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依据 1、教学大纲; 2、《简明中国文学史》(韩兆琦、李道英编著)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韩兆琦、韩传达等编写) 三、复习应考资料 1、《简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平时作业册 3、《期末复习指导》 4、电大网上教学资料 5、电大期末复习课件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每学期四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布置。
(二)终结性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 五、试题类型:填空题(约30分)、默写题(约10分)、简答题(约20)、分析论述题(约40分)等。
六、终结性考试要求
终结性考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和分析。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以所学理论和知识为指导,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
分析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 七、计分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卷面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80%。两者相加即为本学期本课程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八、应考技巧
1、沉着冷静,先易后难。 2、每题必答,不留空白。
3、答论述题时既要有观点,也要进行阐述,字数符合要求。 4、控制好90分的考试钟时间。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诗经(重点)
一、了解《诗经》的分类、结集和表现手法
(一)分类。风、雅、颂是音乐分类。风:地方乐调;雅:京畿地区乐调;颂:宗庙祭祀乐调。
(二)结集。采诗说(可信)、献诗说(可信)、孔子删诗说(不可信)。
(三)表现手法。赋、比、兴。
二、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诗经》的思想内容。 1、祭祀诗:(略)
2、赞颂诗:篇目多、对象广(《生民》、《出车》等) 3、怨刺诗:直陈时弊(《硕鼠》、《伐檀》等)
4、婚恋诗:男女咏歌,各言其情,内容丰富价值高。 (1)内容: ①相思之情:《关雎》、《蒹葭》、《采葛》等。 ②相识相见:《木瓜》、《静女》等。 ③执著追求:《大车》、《桃夭》等。 ④夫妻幸福:《鸡鸣》、《女曰鸡鸣》等。 ⑤遭受压制:《将仲子》、《柏舟》等。 ⑥遭受抛弃:《氓》、《谷风》等。 (2)思想价值: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认识。 (3)艺术价值:
①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②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
③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④生动活泼的语言。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二)《诗经》的艺术成就(P18—22)。 (三)《诗经》的影响(P22—23)。
第二章 先秦历史散文 知识点: 1、《尚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2、《国语》,国别史。 3、《春秋》,编年史。 4、《左传》,编年体史书。 5、《战国策》,史料汇编。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知识点: 1、《论语》,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墨子》,逻辑性强,说理严密。 3、《老子》,哲学性强。 4、《孟子》,仁政学说,民本思想。 5、《庄子》,无为、养生,艺术价值高。 6、《荀子》、《韩非子》,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重点)
一、了解楚辞以及屈原生平与作品的一般情况。 (一)楚辞
1、定义: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与其弟子宋玉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2、产生的原因:
(1)南方民歌的影响;
(2)楚国巫风和地方音乐的影响; (3)楚国地方方言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屈原生平(略) (三)屈原作品(23篇) 1、《离骚》:屈原最重要的作品,全诗三个部分。 (1)追述与回顾。 (2)探索与追求。 (3)“乱”辞结篇。 2、《九歌》,祭歌,共11篇。 (1)《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 (2)《云中君》祭云神丰隆。 (3)《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楚地以舜妃娥皇、女英附丽在她们 身上)。 (4)《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 (5)《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 (6)《东君》祭太阳神。 (7)《河伯》祭河神。 (8)《山鬼》祭山神。 (9)《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
《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九歌》表达了的忧愁幽思,契合了屈原哀怨伤感的心态。 3、《九章》(9篇)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4、《天问》 《天问》,对天发问,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清楚。 5、《招魂》
《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 三、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P72—80) 1、爱国注意精神。
2、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坚持奋斗的精神。
3、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独立不迁的光辉人格。 4、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精神。
四、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77—81) 论述题举例
题目:以《离骚》为例,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观点)
答: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展现出屈原作品杰出的艺术成就。
(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
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屈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备受打击,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得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他一再克服这痛苦的经历,这是具有伟大人品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做到的。这种对未来的道路进行过苦苦的探寻的心情在《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所体现。这种情怀与伟大的人格,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峻洁、高大。
②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的整个心灵都被痛苦所充塞,但从未忘记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体现在作品中的感情基调是苦,感情核心是恋。这种苦恋使屈原在精神上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在作品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调及无限的悲愤,在失望夹杂着希望的感情中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使作品融进一种缠绵凄婉的悲剧气氛,如《离骚》中“惟昔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出了作者的那种危机感与无奈的恋国恋君恋政之情。
③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屈原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奇诡动人,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他幻想“乘坐美玉、象牙镶嵌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屈原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别具风格。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独具特色的“比兴”的表现手法。《离骚》突破了《诗经》中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⑤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极富开创性。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不受形式的拘束,使诗的结构错综变化。《离骚》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带有大量的“兮”字,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此外,《离骚》中含有不少散文化句式,大量运用“之”、“乎”、“者”、“也”等语助词,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出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 (结语)
屈原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编 汉代文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