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
考研专业课
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
2016.07.25
董潆浈自编专属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作为微观实体的企业组织 (熟悉理解)
理解作为微观实体的企业组织及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在法律和会计方面的特性。(课本P5页的表格,重点:第1、2、7行。所有者及数量,法律地位,会计特性) 所有者及数量 法律地位 会计特性
个人业主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业主,单一所有者 非独立法人 会计主体独立于业主个人 合伙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 合伙人,两个及两个股东,通常数量较多 以上,通常数量较少 非独立法人 会计主体独立于合伙人 独立法人 会计主体独立于股东 第二节 现代企业会计的目标与作用 (本章重点章节)
1.会计的定义
从静态角度看,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从动态角度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 而对一个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行驶管理职能。 会计的性质也是从这句话中回答,黑体部分。
(1)从静态角度看,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从动态角度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 而对一个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的过程。
2.会计的程序
确认: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计量:货币计量 记录:
报告(传递):
记录方法:(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等(5)财产清查(6)登记账簿
3.五种计量属性(重点)
(1)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实 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实义务的合同金额, 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董潆浈自编专属
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计量: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3)可变现净值计量: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扣减该项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 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计量: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计量:
4.会计的目标: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经济信息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 5.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所进行的管理活动需要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化、成本水平及构成等会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2)投资者。企业现实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需要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及发展态势的会计信息,以正确的预测投资风险和报酬,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债权人。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短期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资产变现能力,据以分析能否按时收回债权;长期偿债人主要关心企业的经营前景和今后的盈利能力,以做出是否增加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的决定。
(4)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主要是指经济管理部门和税收机关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通过企业会计这个窗口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微观经济运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法规的执行情况,以便于利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和有关法律、行政管理等手段进行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和调节。
(4)社会公众及其他。例如,客户、企业职工和其他社会公众。客户,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企业职工除了关心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之外,还关注企业的经营前景,以便判断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及工资、福利增加的可能性;其他社会公众可能关注企业对就业、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或者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关注企业信息。
6.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对比(重点)
财务会计信息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要报告对象的信息。
管理会计信息是以内部信息使用者------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报告对象的信息。 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报告对象:管理会计信息报告对象单一,仅为企业管理当局,而不像财务会计信息那样具有广泛的报告对象。
(2)依据: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生成并不像财务会计信息那样有公认或统一的准则可供遵循,而是由企业依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或者程序加工生成信息。
(3)及时性要求:管理会计信息由于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更高 (4)管理会计信息包含了生产成本构成等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而且常常比财务会计信息更为详细、具体和有针对性。
董潆浈自编专属
7.会计的作用
(1)反应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用自己的话对此作用加以解释)
(2)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合理决策和做好管理控制。(+用自己的话对此作用加以解释) (3)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用自己的话对此作用加以解释)
第三节 会计的演进 (暂无考点) 第四节 会计科学体系 (简单理解)
1.会计学主要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等子学科。
第二章 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
我国会计概念框架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5个)
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处理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等。
2.会计概念框架由若干逻辑一致的概念组成,用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以及对已有会计准则的评估,并能够在尚无会计准则规范的业务领域起到某种规范作用。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财务会计及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因为财务会计工作成果主要是财务报告)
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重点)
(1)“受托责任观”看重的是历史信息,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利用企业有关过去和现在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评价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情况。 (2)“决策有用观”它强调财务报告要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即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与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所应对未来问题的决策相关。因此,“决策有用观”更强调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具有面向未来的特性。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处理基础
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前提,它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作的合理规定。
一、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董潆浈自编专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