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真题》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式变形的应用,难点是通过图乙确定金属块的重力及绳子受到的拉力、会用称重法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19.【答案】解:
(1)由题知,发电机提供的电压U=250V,提供给电路的总功率P=50kW,
5 根据P=UI得,通过输电线的电流:I===200A, 5 输电线上损耗的热功率:P0=I2R0=(200A)2× . 5Ω=6000W=6kW; (2)损耗的热功率为:P0=6kW;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1=P-P0=50kW-6kW=44kW, 则输电效率:η= × %=5 × %=88%; (3)节省的电功率等于损耗的热功率,则每天节省的电能:W0=P0t1(其中t1=24h), 设这些电能可供该电饭煲正常工作N天,则电饭煲消耗的电能:W2=P2t2N(其中t2=2h), 根据能量关系可得W0=W2, 即:P0t1=P2t2N,
代入数据可得:6kW× 4h=1kW× h×N, 解得N=72天。
答:(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和输电线上损耗的热功率为6kW; (2)用户得到的功率为44kW、输电效率为88%;
(3)与原来相比,每天节水省的电能可供一个额定功率P2=1kW的电饭煲正常工作72天。 【解析】
(1)根据P=I2R求损耗的热功率P0;
(2)根据输出功率,和电线的热功率损耗求得用户得到的功率P1和输电效率η; (3)根据能量关系,和功率求得工作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功率的计算,和焦耳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20.【答案】解:由题知,小明的眼睛在A点,爸爸在B点,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B点的爸爸,
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即为像点,连接像点和A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OA,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44
【解析】
要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并且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明确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并把握好作图的顺序,是完成此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实线、虚线的区别。
21.【答案】解: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要使动力最小,则动力臂必须最长;
由图可知,O为支点;当动力作用在杠杆的最右端,且支点O到杠杆最右端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的动力最小;过杠杆的最右端作垂直于力臂向上的力F,即为最小力F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3
【解析】
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动力最小,则动力臂必须最长,先确定最长的力臂--即离支点最远的点,然后过动力作用点做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即可。
此题既考查了考查了最小力的确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
22.【答案】0.5 静摩擦 7.1 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铁棒间的摩擦力越大,但摩擦力和绕绳的圈数不成正比 【解析】
解:(4)①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1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0.5N。
②棉线与铁棒之间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③因为用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算出棉线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为:f=7.6N-0.5N=7.1N。
(5)一圈时摩擦力是4.7N,二圈时摩擦力是6.5N,三圈时摩擦力是7.1N,四圈时摩擦力是7.4N,五圈时摩擦力是7.4N,可见圈数越多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和圈数的比值不是定值,所以摩擦力和圈数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故答案为:(4)0.5;静摩擦;7.1;(5)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铁棒间的摩擦力越大,但摩擦力和绕绳的圈数不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然后读数。 当两个物体间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滚动时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回答:用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算出棉线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力。
(5)观察摩擦力和圈数的关系,圈数增加摩擦力增加,但是不是正比关系。 对于这种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根据给定的数据自己总结结论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
23.【答案】强磁体运动快慢 远一点 强磁体速度一定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解析】 解:
(1)由题知,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及强磁体运动快慢的有关, 三个线圈匝数相同,分别固定在有机玻璃管A、B、C处,忽略强磁体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影响,圆柱形强磁体下落的高度越大,经过线圈时的速度大,所以这是为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与强磁体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若电压与强磁体运动快慢有关,则强磁体经过三个线圈的速度相差越大,产生电压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应将三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该远一点。
(2)分三次在距管口90cm处分别固定匝数为300匝、600匝、900匝的三个线圈和电压显示器的组件,每次都是从管口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强磁体,则强磁体经过三个线圈时的速度相同,这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由表格数据描点连线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14
由图象可知,强磁体速度一定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故答案为:(1)强磁体运动快慢;远一点;(2)图象见上图;强磁体速度一定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1)由题知,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大小可能与线圈匝数及强磁体运动快慢的有关,由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2)由表格数据描点连线画出图象,根据图象可得结论。
本题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及强磁体运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关键是能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 24.【答案】A 0.4 20 2 【解析】
解:(1)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为10Ω,由欧姆定律,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I=
=
=0.6A,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应该将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处的A端;
(3)小明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某次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此时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P=I12R1=(0.2A)2× Ω=0.4W;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滑=
-R1=
-10Ω=20Ω。
(4)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当用20Ω的最大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也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分原理有:
=
即
=
, ,
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小预设值是: UV=2V。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A;(3)0.4;20;(4)2。
(1)根据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为10Ω,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最大电流确定电流
15
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
(2)闭合开关前,应该将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处; (3)根据P=I12R1求出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4)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当用20Ω的最大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也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分原理得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小预设值。
本题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控制变量法,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运用和对器材的要求。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