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4:24:24

B. 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解析:l.C 2.D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 32.91 %,则 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

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St 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 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 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 均衡发展。

(2018 ?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

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

3. 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C.呈增加趋势

B.先减后增 D.呈减少趋势

4. 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5. 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 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 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 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 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解析:3.C 4.D 5.B第3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 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4题,据

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 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 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5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 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2017?全国卷I?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 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 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A.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6.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

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

不同, 人们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居民爱好差别不大。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

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 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 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 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 成7?9题。

A.减少建筑能耗

7. 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C. 延长建筑寿命

B. 增加绿化面积

D. 丰富城市景观

A.交通安全

B. 土壤与温度

C. 景观协调 D. 光照与水分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

C. 安装维护费髙 D. 市场需求不足

&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9.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解析:7?B 8.D 9.C第7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

化面积。第8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 置不同。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第

9题,植物墙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故目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2018?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如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

小区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图

4!

传统用水排放模式图

程\金落水席 绿化揖潘水道路道路率— 建筑物 客簷

城市集用管网 统

城市排水系

=1飞已祐7 活利用河流也

建筑物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 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解析:l.C 2.D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 32.91 %,则 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 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St 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 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 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 均衡发展。 (2018 ?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 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 3. 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