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公示版环境影响报告表 - 图文
体实际情况。通过各方面对比,项目雨水管道全部采用直径为 DN600-DN1000 的 PE 管,管材规格应符合 GB/T13663-2000 标准。 7、污水管道施工设计 (1) 设计原则 ①本次设计仅考虑污水收集。 ②污水管网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实施。 ③干管按排水规划,并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管径和具体走向,设计流量按各排水分区的面积比流量计算,以此确定管径。 ④污水管道布置力求符合地形变化趋势,顺坡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形式,避免提升。线路短捷,减少管道埋深和管道迂回往返,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良好的水力条件。 ⑤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 0.6m/s。 ⑥仔细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 ⑦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污水管起端覆土以使所服务街坊污水管能顺利接入,并满足与其它管线竖向交叉的需求。一般干管最小覆土深度控制在 1.0~1.5m 左右。 ⑧在地面坡度太大的地区,为了减小管内流速,防止管壁冲刷,在适当地方设置跌水井。 (2) 设计参数 ①设计流量 根据用地现状和性质设定不同的比流量,据测算本段平均污水流量为 8000t/d,即 93L/s。 ②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 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插法求得。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项目日变化系数取 Kg=1.6,则最大污水量为 148.8L/s。 ③设计最大充满度 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表 1-3 设计最大充满度 管径(mm) 200~300 350~450 500~900 >900 最大设计充满度(h/D) 0.55 0.65 0.7 0.75 在计算污水管道充满度时,不包括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的污水量,但当管径小于或等于 300mm 时,应按满流复核。 (3)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建设要求管径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按规划远期规模确定管径,即工程建设时可根据需要安排各管线的实际顺序,但凡实施,必定是符合远期需要的管径。 污水管网的水力计算中,根据管段所在街区的用地性质,区分不同性质的污水,按面积比流量法确定各管段设计流量。为尽可能不建泵站,借助良好的自认地形,在局部反坡段污水管管坡放缓,原则上按下表控制。 表 1-4 最小坡度取值表 管径(mm) DN300 DN400 DN500 DN600~DN1000 >DN1000 最小坡度(‰) 2.0 1.5 1.2 1.0 0.8 污水管道均采用重力流,为圆管非满流形式。 最小流速:污水管道的流速不应太小,最小流速为大于等于 0.6m/s。 最大流速:对于非金属管材,流速应小于 5m/s,否则,应分段加设跌水井。 改扩建部分污水管流量采用用地分类用水预测法计算,相应折算成所在管段负荷污水流量,并根据流量计算管径。流量、管径及最大充满度关系表见下表: 表 1-5 污水常用管径在最大充满度和最小坡度下的流量表 管径(mm)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1200 最小坡度 0.4 最大充满度 0.55 0.55 0.65 0.7 0.7 0.7 0.75 0.75 钢筋混凝土管 n=0.014 (L/S) 11.28 28.81 56.65 101.69 150.95 290.77 497.28 809.04 (m3/d) 975 2489 4895 8786 13042 25123 42965 69866 塑料管或玻璃钢管 n=0.011 (L/S) 14.32 36.59 71.95 129.15 191.71 369.28 631.55 1026.96 (m3/d) 1238 3161 6217 11158 16563 31906 54566 88729 (塑料管 0.2,其他 管 0.3) 0.15 0.12 0.1 0.08 0.06 0.06 1350 1500 1650 1800 2000 0.05 0.05 0.05 0.05 0.05 0.75 0.75 0.75 0.75 0.75 1010.57 1338.4 1697.95 2176.38 2882.41 87313 115638 146703 188039 249040 1283.42 1699.77 2156.4 2764 - 110888 146860 186313 238810 - (4) 管道设计 管网设计中新铺设干管流速均控制在 0.60m/s 以上,部分新铺设的干管未达到最大充满度,留有一定余量。由于水量是根据规划用地性质,结合城市用水、排水现状进行分配的, 与将来实际情况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范围越小,偏差造成的影响就越大。为保证管道正常运行,管网起端留有一定余量是合理和必要的。 为减少投资和施工难度,同时受现有排水干管的限制,设计中在满足水力条件要求下, 尽量减小埋设深度。经过计算,大部分管段埋深不超过 9m。得出的污水管网各相应管段的管径、管道设计坡度、管顶埋深、污水管道的起、终点管底标高。 (5) 管径及管材选择 经各方面比较,污水管网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DN600-DN1000。 (6) 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污水干管的施工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污水管道实际情况,埋深在 6m 以内原则采用开挖方式施工,边坡按具体地质条件确定。埋深大于6m 的管段应视具体条件采用开挖或顶管施工。 污水管道在街道上除考虑防冰冻及衔接要求外,还要考虑地面动荷载对管道的损坏,因此最小覆土厚度为 0.7 米。 管道回填土两侧密实度 90%,管顶以上 50cm 内密实度为 85%。 总之,管网施工的难度较大,牵扯的面较广,要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实施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在选择施工队伍与施工装备上要认真对待,必要时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工程建设进度。 8、路灯工程设计 本工程路灯照明采用双侧对称布置,路灯间距一般为 40m,灯具选用半截光型。一般路段灯杆安装高度为 9m/7m,光源为 LED3000K 暖黄光灯,型号为 150W/120W,悬挑 1.5m; 在设计道路与规划路处安装高杆灯做补充照明,灯杆安装高度为 18m,光源为 LED3000K 暖黄光灯,功率为 3*250W 灯杆安装在道路两侧分隔带内或人行道道弧处,杆中距机动车道 路缘石 0.8m,灯杆安装应由厂家配合施工。
9、道路附属设施
(1) 道路路沿石采用花岗岩路沿石,人行道板采用水泥花砖或水磨石。人行道上需设
置盲道板,交叉口设置缘石坡道(残疾人坡道)。
(2) 道路排水拟采用单篦型进水口型式。 (3) 结合交叉口做好公交站台的设置。
(4) 考虑到道路周边地块尚未开发,道路设计时应做好预留管线的设置。
(二)防洪排涝工程 1、河道治理技术与方案
(1) 工程总体布置
①防洪堤线的布置尽量与天然河势保持一致,以减少人为改变天然河道而带来的不利影 响。
②尽量避开河道两岸现有耕地,同时要求施工时加以保护。 ③河道两岸堤线布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耕地。
④考虑今后管理及防洪抢险的需要,尽可能为此创造条件。 ⑤以保护沿线村庄、农田为主,兼顾河道整治。
⑥防洪堤线布置与当地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工程重复建设。
⑦充分利用现有防洪建筑物,防洪堤线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相平行,防洪区段两岸堤防 间距不能变化过大。
⑧防洪堤线与河势相适应,根据该工程河床地形条件,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遵循河道演变和治理特性,坚固河道岸堤,限制左右岸的发展,堤线转弯处呈弧形布置,力求平顺光滑,堤段与原有岸坡平缓连接;
⑨根据河道现状情况,尽量保证堤距满足稳定河宽,增大河道的行洪能力。
(2) 稳定河宽分析及堤距确定
冲积河流通过自动调整作用,作为较长时期的平均情况,有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内含有几种定量关系。在此,河道稳定宽度确定通过阿尔图宁公式计算,经过计算,4 条河稳定河宽为 15-20m。现状河道宽度在 20~30m 范围之间,均大于稳定河宽计算值,由于堤距越大,堤高越小,投资越节省,但如果堤距过大,会占用部分耕地,使河堤治理工程难度加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经过分析比较,确定本次治理河段堤距敬业路防洪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