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九下《诗经》两首导学案3

人教版语文九下《诗经》两首导学案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08:53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学法指津 】

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自主学习】

1.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2.《蒹葭》一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4.《关雎》和《蒹葭》在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释疑解惑】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

【拓展创新】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改写这两首诗。如将《关雎》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

【自测提升】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分辨 赈灾 多娇 张灯结采 B.侍候 治学 劈手 再接再厉 C.书籍 贮立 日幕 悬梁刺股 D.遮蔽 姿意 蒲包 无缘无故

3.下列句子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2分) A. 梦想的实现,需要异想天开,执着追求。

B. 每年一次的相聚,仅仅几日,太过于短暂;之后,便又是长时间的分别,杳无消 息,天各一方。

C. 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啊!

D. 不要担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会胜利的。 二、课内外诗词鉴赏阅读 (24分)

(一)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三)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 。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 (四)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五)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3分) 24.《诗经》两首

【自主学习】

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写主人公对“伊人” 执著不懈地追求及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合作探究】

1.《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所谓“兴”,是“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 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景语即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 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 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3.详见教学参考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4.异:(1)《关雎》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2)《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同:(1) 内容:都可以看作爱情诗。

(2)艺术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叠反复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便于记忆,便于流传。增强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B 3 A

二、课内外阅读

(一)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