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后评价文献综述及主要评价方法介绍
项目管理后评价文献综述及主要评价方法介绍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项目后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多个国家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中得到迅速发展。国外诸多学者对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Kahn和Wiener提出了顺序分析方法,而法国学者提出应用于区域发展计划中的比较顺序法与趋势顺序法,以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社会影响及目标达标与否。Daddario提出了技术评价方法,根据政策制定者的需求以考量项目技术的实施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
响。Campbell与Esselman等学者基于项目运行中寿命期老化的问题,提出全寿命期的管理模式及论证方法,同时建立了全寿命期的框架体系与模型。W.Ronald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观点,同时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成本与实施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最优方案。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项目后评价的研究与探讨主要集中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方法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白思俊对传统项目评价的概念进行扩充,并提出广义项目评价
的概念,对后评价的管理及评价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董延安、周珍珍提出了在对审
计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考评之后,形成正式规范的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如实反映
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杨新华通过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许长新利用相关的评价信息,建立交通运输类项目财务评价模型,提出主观混合权重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张飞涟运用随机过程理论,提出铁路建设财务后评价的评价模型。王其藩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综合动力分析方法和模型体系,提出决策支持系统
项 目 后 评 价 方 法 (一) 调查法
调查法用于对项目实施后的现场勘察、咨询与讨论,主要包括实地勘察法与
问卷调查法。实地勘察法指后评价小组在项目完成地点,通过查看项目完成情况、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现场工作人员的讨论等方式,以获取信息的现场考察方式。问卷调查法则通过书面问卷方式,选取特定的调查对象如生产技术、财务、规划发展及环保部门人员,对项目质量、经营、管理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追踪访问的调查方式,从实际参与项目的人员中直接获得信息,从而进行综合分析。
(二)分析评价方法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与横向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是指项目竣工投产运营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实际情况与可行性研究中预测的结论相比较,揭示偏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有无对比法指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对比,即相同的项目周期内“有项目”的实际值与“无项目”的预测值相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作用与影响。横向对比法是指处于同一时间段内、同类或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实施的类似项目的相关指标对比,以评价项目实施的绩效或竞争力。
2.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指在经过对比分析法得出项目竣工实施后的主要技术、经济等指标与可延及勘探审计阶段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并对项目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而及时进行问题跟踪剖析、提出解决措施的一种从根源上挖掘问题的方法。因果分析法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分析,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变化分析,工程技术指标、财务和经济指
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指标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三)综合评价方法
1.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LFE)是一种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用于项目计划、实施、监督与评价。其用简单清晰的逻辑框架图,通过投入、产出、目的、影响四个层面揭示项目的因果关系,评价项目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与总结项目结果。逻辑框架法主要应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决策、项目实施管理及后评价等工作中,能够对重要因素与关键问题作出系统性、逻辑性分析。
2.成功度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以逻辑框架法中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济效益的评价结论为基础,主要依靠评价专家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指标作出综合系统分析,从而对项目成功度进行定性评价。成功度评价更为注重项目设计的
合理性,能充分考虑环境改变给预定目标造成的影响,能较真实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实物或对象作出总体评价。该方法有效解决后评价中兼有精确指标与模糊信息的复杂问题,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多属性、多指标进行综合梳理与归类,对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评价。
三、小结
项目后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为整个项目过程中最后一道监察与评价防线,为政府与企业的投资提供了后续保障。随着项目后评价实践应用的不断丰富,后评价内容已由原先单一财务评价演变为财务、环境、经济、社会影响及可持续性等综合评价;后评价时间已由单一的项目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的评价延伸至整个项目全过程的评价;后评价机构已由规定的政府部门转化为独立、客观与公正的第三方。由此,项目后评价将逐步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并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道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