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阅读欣赏

美文阅读欣赏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31:18

二十一、追求理想与附庸风雅

傅德锋

①书法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眼里,无疑是一种必备的特殊技能,同时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书学,建立以书取士制度,书法水平高,就有可能入朝为官。因此,书法在唐代无比辉煌,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使人难以跨越。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经典范本,供后世欣赏学习。

②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再到苏轼的《黄州寒食诗》,从文字内容到笔墨线条,无不弥漫着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情怀。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他们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融为一体,光芒四射,百代流芳。因此,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释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以此观之,书学即人学也。所谓“书如其人”是也。 ③由于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在朝为官,因此,一部中国书法史几乎就是一部官员书法史。古代的官员,大多学问渊博,书艺精湛,这是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所造就的,然而,时至今日,却今非昔比了。书法对于当下的官员(公务员)们而言,不再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硬笔、电脑的广泛普及,毛笔便几乎难得在公务员们的案头上看到了。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但认真读书的“文化人”越来越少,电脑内存爆满以至于常常死机,而大脑里存储的知识却少得可怜。高学历而低能者比比皆是,人们离传统国学越来越远,于是,在教育广泛普及而知识爆炸的特殊时代,文化大师却空前匮乏了。 ④但当下的官员们并不愿意自甘寂寞,他们尽管没有古人的那种学问功底和闲情雅致,但喜欢附庸风雅者还是大有人在。即便是信笔涂鸦,也会得到身边人的连声叫好。如此久之,自我感觉就会越来越好,俨然是书法家了。办展览、出作品集、登报纸、上电视,经过一番造势,便摇身一变,跻身名家行列了。那些“炙手可热”者,还要进一步在书协捞个理事、副主席、主席等等的位子来坐,既然身为主席,便是想当然的“名家”了,喽啰们再进一步吆喝,差不多就都进入“大师”行列了。从此,身价倍增,高昂的出场费、润笔费接踵而至,赚个钵满盆溢自然不在话下了。书法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个洗钱和装点门面的特殊工具而已。他们的理想就是直奔金钱和附庸风雅而去的,没有什么真实意义上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观其所作,错漏百出,满纸恶札,令人生厌! ⑤当下社会,官本位意识和拜金主义思想甚嚣尘上,很多人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不能自拔。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低俗的娱乐文化无所不在,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不是斗地主,就是手机控,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背后,是一副苍白无力的面孔。 ⑥我从来不把书法只当作是一种技能,而是像古人那样,更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因为学习书法,不只是单纯的描描画画,通过书法,可以直接进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等,都无一不渗透在中国书法之中。不对这些学问和知识留意,是断难真正进入中国书法的深层内核的。若只是以附庸风雅的心态面对书法,则只能触及一点表层。若是把书法仅仅当作一个捞取名利的工具,直奔金钱和虚名而去,那就与中国书法的本质精神背道而驰了。无论你职位再高,你的作品不好,最终都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个笑柄。 ⑦当代书法之所以在精神气格上难以和古代书法相提并论,原因恐怕正在这里。为名利而书法,为书法而书法,把书法世俗化、技术化、竞技化、功利化,而把最不应该丢弃的那一部分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回转头来,才发现,略去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内容。 ⑧因为书法理应是一种精神追求,首先要表达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赏析】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在当下却被某些人曲解为附庸风雅的东西,回归书法的本真,让书法艺术重放光彩,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本文就从书法的发展

41

及当今社会的书法乱象进行分析,阐明了“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附庸风雅”的观点,呼吁人们要正确认识书法的文化内涵,把握好这种理想追求。 【练习】

1. 本文议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⑦段中“原因恐怕正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指的是什么?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面这幅漫画展现的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书法乱象,请你结合文章及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王羲之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5个字)

(2)王羲之愤然甩笔退会的原因是什么?

42

参考答案 一、绝 画

1.细致描写画坛名宿陈石指画艺术的精湛绝伦,为下文众人的交口称赞做铺垫。

2.①山乡风光 ②虚怀若谷,不满足于已有成就 ③将现代都市文明涂上浓郁的古典气息,表达了画家的思古幽情 ④东渡雄风

3.第②段中,画家陈石从内室捧出一幅尚未装裱的画,正要展开时,电话响起,因有事先行离去。

4.通过不同人物对画面的夸张性描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几位品评者沉浸在自己臆想的画面意境中的自以为是的陶醉神态,从而增强了小说辛辣的嘲讽效果。 5.明明是小孩淘气的产物,在那些口吐莲花的品评者嘴里,却成了精美绝伦的“绝世佳作”,作者以“绝画”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生活中附庸风雅、盲目崇拜的现象,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二、老电话号码

1.心理 揭示了“我”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我”的复杂情感, 也为下文去报名少体校篮球队埋下伏笔。

2.叶教练是一个有耐心、循循善诱、通情达理的人。是通过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的。

3.这样安排的目的,既表现叶教练对“我”满怀期待之心,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4.叶教练对“我”是如此地热情和期待,可“我”竟是这般地对他,尽管自己不喜欢航模,但还是对叶教练充满了感激,且有深深的愧疚之意。

5.明明知道是徒劳,潜意识里还是这么做,表现了作者对叶教练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三、老海糊辣烫

1.①颜色可爱:油是红的,蒜苗半青半白;②又辣又热:从口到胃都有一股热流,手心脚心冒汗,舒心痛快;③味厚汤鲜:汤用牛羊大骨熬制,勾了粉芡,不清汤寡水。

2.(1)“从水里捞起一般”,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喝过糊辣烫之后出汗之多,突出了糊辣烫“又辣又烫”的特点,流露出对老海糊辣烫的喜爱之情。 (2)“一喝,满不是那个味儿”,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自然,用风趣的口吻道出别人做的糊辣烫味道远不如老海糊辣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海糊辣烫的赞美与回味。

3.第一次写“老海死了”,表达对老海糊辣烫后继无人的担忧;第二次写“老海死了”,表达对再也喝不到老海糊辣烫的惋惜。

4.补叙小时候喝老海糊辣烫的故事,突出了老海糊辣烫味道之美,表达了对老海及老海糊辣烫的怀念,于叙事中凸显主旨;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叙述故事,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5.不是。作者回忆小时候常喝的老海糊辣烫,不仅表达了对家乡老海糊辣烫美食的喜爱,也表达了对老海、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流露出对世事变迁(技艺失传)的感慨。

四、妈妈们的再成长

1.询问孩子读书之事;疯狂补习童书;组团来参加亲子阅读,亲手创作图画书;支持并参加亲子朗读声音建档活动。

43

2.“扔”在这里是 “发布”的意思。

3.细节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刻画出两位妈妈重视画稿的情态,表现出妈妈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热情和执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文章主题。

4.帅帅妈妈发音频参加建档活动之事。作用:具体表现了妈妈们的再成长,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5.示例一:文中众多的妈妈们为了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倾尽自己的所能,这份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我们作为孩子和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理由放弃阅读,不好好阅读。 示例二:妈妈们在教育孩子阅读的同时,也是一个再成长的过程,可见阅读不分年龄,读书可促成长。

五、温暖的四句话

1.表明全文主要内容;揭示出“温暖”这一主题;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2.林老师在作文评语中激励“我”写作;朋友雪地祝“我”生日快乐;山村孩子集体留言点燃“我”的梦想;医院里小女孩温馨提醒“我”戒烟。

3.示例:A句景物描写烘托“我”收到生日祝福后兴奋与感动的心情;为下文写“生日祝福语伴‘我’度过很多寒冷季节”做铺垫。B句景物描写渲染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氛围,烘托了孩子们对老师的依恋和“我”被孩子们真情之举感动的心情。

4.①对王老师激励评语的感动,对自己不理解老师苦心的愧疚和对王老师离开的伤心与不舍。②对孩子们真情之举的感动和对孩子们、对山村学校的浓浓不舍之情。③对林老师呵护自己写作兴趣和自尊的感激。

5.不多余。补充交代作文评语的真正写作者,更能表现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使行文更富波澜,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六、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1.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要用真诚对待周围一切的思想感情。

2.指经过好多曲折,托了好几个人,在暑假即将结束之前才买到书。 3.(1)如实跟矿主说明不能讲故事的缘由:“书买回来得很晚,我很努力了,可还是看不懂,现在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2)如实写读书报告:“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

4.从下文看,矿主是明白14岁的他读不懂《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他这样询问只是善意地提醒他去读这本书,也在有意试探他会不会如实告知自己的阅读体会。

5.我们应该敬畏知识,热爱读书;有些书,我们年龄小的时候或许读不懂,但长大以后会懂。

七、纸条的故事

1.文中画线的句子插叙子奇与夏寒过去的交往,以及子奇对夏寒疏于联系的理解,为下文见到夏寒后遭冷遇埋下伏笔。

2.子奇误将过去的一张纸条当作夏寒的约见,在他意识中夏寒理应自然而然地热情接待他;而对于夏寒来说,子奇的到访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因而“一怔”并在对话中断断续续(省略号)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3.这句话说明夏寒与亮头发的男人已经交谈了好长时间;与下文写夏寒对子奇的敷衍

44

搜索更多关于: 美文阅读欣赏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十一、追求理想与附庸风雅 傅德锋 ①书法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眼里,无疑是一种必备的特殊技能,同时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书学,建立以书取士制度,书法水平高,就有可能入朝为官。因此,书法在唐代无比辉煌,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使人难以跨越。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经典范本,供后世欣赏学习。 ②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再到苏轼的《黄州寒食诗》,从文字内容到笔墨线条,无不弥漫着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情怀。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他们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融为一体,光芒四射,百代流芳。因此,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释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以此观之,书学即人学也。所谓“书如其人”是也。 ③由于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在朝为官,因此,一部中国书法史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