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6份试卷)南通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但是对个人价值的过度推崇,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出现了诸如“半费之讼”事件的出现,社会道德的沦丧,城邦危机。鉴于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8分)这一典故启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既要注重个人自由,也要加强道德修养,协调个人发展、兼顾集体利益,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2分)
45. (1)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试点和起步;1984一1992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展开;1992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明确目标,不断深化,制度创新。(6分,每点2分)
(2)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9分,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
46. (1)决策:向越南南方增兵,但不入侵越南北部。(4分)
依据:担心南越政权垮台,担心中国介入越南战争,担心爆发核战争。(4分)
(2)核武器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3分)同时,核武器带来的核恐怖平衡,迫使各国领导人理智和谨慎处理冲突;(2分)核武器的毁灭性,也促进了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2分)
47. (1)利用职务便利保存了大量的粮食;在战争导致米价昂贵的时候出售;勤俭节约,重视农耕生产。(9分,每点3分)
(2)任氏在战争年代保存粮食挽救人们的生命,在和平年代身体力行重农思想,作风优良影响乡里社会。(6分,每点2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 ★凸显君主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对君主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 ★思想一致的时代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汉代儒学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起 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25.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 A.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
26.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27.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 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 )
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贵族身分与家子身分对立 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
28.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 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
A.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B.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C.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D.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29.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30.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 )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31.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32.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泛诟病。2015年,全球迎来了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银行,有学者称亚投行是被逼出来的另起炉灶。这反映了(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B. 旧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遭遇挑战 C.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33.下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被红海隔开。人居世界的周围是世界洋,它能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达东方,该地图( )
A.有可能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以前 C.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34.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协定的签订表明( ) A.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 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
35.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 ) 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
B.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 C.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
D.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
二 非选择题(共16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1835年有2 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9世纪中叶就达到60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同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