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下册写字教案
岭子镇·学校备课教案( 四年级 年级 组) 序号 19
课题 第19课 半包围结构(二) 主备人 ·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阅签字 学 习 目 标 新授 · 课 时 课型 使用人 签字时间 1、掌握半包围结构中的三包围的三种类型——上包下、下包上和左包右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学用具 第19课 半包围结构(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同 山 巨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上包下:上包下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长,其被包围部分 37
应向上靠拢。包围部分的两竖要写直。 ⑵ 下包上:下包上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短,其被包围部分就要写得长大,并有一半左右露出包围圈。如“山”的“凵”部短而宽,其中竖就很长,有一半露在包围圈的外面。 ⑶ 左包右:左包右类型的字包围部分的上横较短,下横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则半露半藏。如“巨”字的“匚”部上横短而下横长,故“ ”部半露半藏。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上包下:① “ ”部偏下。 ② “ ”框过短。 ⑵ 下包上:① 包围部分过长。 ② 被包围部分过短。 ⑶ 左包右:① 上横过长。 ② 下横过短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38
岭子镇·学校备课教案( 四年级 年级 组) 序号 20
课题 主备人 · 备课时间 审阅签字 学 习 目 标 皿字底 心字底 上课时间 使用人 签字时间 · 课 时 课型 新授 1.让学生学会本课字底(皿字底、木字底)及有关字的写法,做到正确用笔。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及写字兴趣。 书写字底用笔方法正确。 心字底的写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次备课 观察学生精神面貌,检查学生写字用具。 二、检查复习 复习“八字底、木字底”的用笔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皿字底、心字底” ,引导学生观察字底的形态及用笔方法。 3.字头书写指导: 皿字底:形态较扁。边竖内斜,行笔由重到轻。四竖间隔要匀,底横要长。 心字底:左点略低,右点略高,三点写在一条斜线上,后面两个点画要呼应。 4.范字书写指导 (1)说说范字有什么特点?该如何书写? (2)范写并讲解。 孟:“子”不要过扁,横处顿笔较重。皿字底长横以上部分不要过于 39
窄长。 盆:上下宽窄相等,对称. 思:上窄下宽,长短相同。上部边竖长度一致,下横上斜度较大。下部三点依次渐高。 忽:上部撇不要过短,间隔均匀。下部中间点要小,右边点上提。 志:上部较窄,下部较宽,上下对正. 四、学生习字。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帮助后进生的分析、书写。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再举出些含“皿字底、心字底”的字来书写。 (2)展示优秀作业,并让学生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4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