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章 控制测量 doc11

第六章 控制测量 doc1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21:14

阔,便于碎部测量和加密;(4)各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相邻边长相差悬殊,图根导线边长应满足相关规定;(5)导线点应有足够密度,分布均匀,以便能控制整个测区。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答:(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3)导线转折角测量;(4)确定起始边方位角。

3、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几步?有哪些闭合差?

答:内业计算步骤:(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2)推算各个边的坐标方位角;(3)坐标增量的计算;(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闭合差有: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

4、四等水准测量外业需要几个人共同作业?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最大为多少?四等水准测量的视距差和视距累积差限差是多少?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观测程序是什么?

答:(1)需要人数共四人:司尺2人、观测1人、记录计算1人。 (2)要求:最大不得超过100m。 (3)限差为:5m、10m。

(4)观测程序为:“后、后、前、前”。 5、图根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图根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建立地形测量的控制。 6、三角测量的典型图形有哪些?解析交会的种类有哪些?

答:(1)三角测量的典型图形有:单三角锁、中点多边形、线形三角锁、大地四边形,除此还有解析交会。

(2)解析交会的种类有:前方交会、侧方交会、距离交会、后方交会、单三角形。 7、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答: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8、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计算方位角闭合差f?,f?

K?fx2?fy2?D,式中

?D为导线各边长之和,如果K

限,按边长比例分配fx,fy。

计算改正后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推算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1、小地区控制网—在面积为25km2以内的小地区范围内,为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控制网—由在测区内所选定的若干个控制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 3、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分为平面控制测量。 4、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5、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网,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安一、二、三、四共四个等级建立的,其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6、三角测量—控制点组成互相邻接的三角形,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条边长作为起算边,通过计算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构成的网形称为三角网,进行这种控制测量称为三角测量。

7、导线测量—控制点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通过计算同样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控制点称为导线点,进行这种控制测量称为导线测量。 8、导线—控制测量中控制点依次相连所形成的折线。

9、闭合导线—导线的起点和终点为同一个已知点,形成闭合多边形。 10、角度闭合差—导线测量的角度观测值总和与其理论值的差值。

11、坐标增量闭合差—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它为计算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差。

12、坐标正算—已知一点的坐标,两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求另一点的坐标工作,称为坐标正算。

13、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求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14、导线全长闭合差—由导线的起点推算至终点的位置与原有已知点位置之差。

计算题

1、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解:fx??0.35m,fy??0.46m,fD?fx2?fy2?0.578m。

K?fD0.57811??<K容?;

2000?D1216.382100?fx0.35?100??100?28mm; ?D1216.38vx?vy??fy?D?100??0.46?100??38mm。

1216.382、已知?AB?89°12′01″,xB?3065.347m,yB?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DB1?123.704m,D12?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1)推算坐标方位角:?B1?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计算坐标增量:?xB1?123.704×cos236°41′49″=-67.922m,

?yB1?123.704×sin236°41′49″=-103.389m。 ?x12?98.506×cos155°35′33″=-89.702m, ?y12?98.506×sin155°35′33″=40.705m。

(3)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x1?3065.347-67.922=2997.425m,y1?2135.265-103.389=2031.876m, x2?2997.425-89.702=2907.723m,y2?2031.876+40.705=2072.581m。

3、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试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方位角。

点号 1 2 3 4 1 2 360 00 20 67 14 12 54 15 20 126 15 25 112 15 23 观测角(左角)(° ′ ″) 改正数(″) -05 -05 -05 -05 -20 67 14 07 10 24 28 54 15 15 244 39 43 126 15 20 190 55 03 112 15 18 123 10 21 改正角(° ′ ″) 坐标方位角(° ′ ″) 123 10 21 ? 辅助计算 f??360000/20//?3600??20// f?容??60n??120// 4、完成下表中的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A 1 2 3 4 A 1 改正后观测角值(° ′ ″) 97 39 30 坐标方位角(° ′ ″) 141 05 21 77 24 02 边长(m) 220.98 145.19 160.45 218.75 233.96 979.33 116 18 41 12 50 02 115 26 00 314 42 18 121 52 16 223 25 51 88 43 33 141 05 21 540 00 00 坐标增量 /?x(m) ?y(m) -3 +4 -171.95 +138.80 -2 +3 +31.67 +141.69 -2 +3 +156.44 +35.64 -3 +4 +153.88 -155.47 -4 +4 -169.90 -160.84 /?x改正值 (m) ?y(m) +138.84 +141.72 +35.67 -155.43 -160.80 0 -171.98 +31.65 +156.42 +153.85 -169.94 0 +0.14 -0.18 ? 辅助计算 fx?+0.14 ,fy?-0.18,fD?fx2?fy2?0.23;K?11<K容? 430020005、完成附合导线计算表。

点号 A B 2 3 4 C D 892 10 53 观测角(° ′ ″) 186 35 22 163 31 14 184 39 00 194 22 30 163 02 47 -16 改正数(″) 改正角(° ′ ″) 186 35 19 坐标方位角(° ′ ″) 93 56 15 100 31 34 -3 -4 -3 -3 -3 163 31 10 84 02 44 184 38 57 88 41 41 194 22 27 103 04 08 163 02 44 86 06 52 ? 辅助计算 /f???CD??CD??16// ,f?容? ?60n=±134// 6、完成下表中的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A B 1 2 3 C D 改正后观测角值(° ′ ″) 186 35 19 100 31 34 163 31 10 84 02 44 184 38 57 88 41 41 194 22 27 103 04 08 163 02 44 86 06 52 155.02 155.64 133.06 86.09 坐标方位角(° ′ ″) 93 56 15 边长(m) ?x/坐标增量 /(m) ?y(m) -1 +84.64 -1 +132.34 -2 +155.60 -2 +151.00 ?x改正值 (m) ?y(m) +84.63 +132.33 +155.58 +150.98 0 -15.73 0 +13.80 -1 +3.55 0 -35.05 -15.73 +13.80 +3.54 -35.05 ? 辅助计算 892 10 37 529.81 -33.43 +523.58 -33.44 +523.52 fx?+0.01 ,fy?+0.06,fD?fx2?fy2?0.06;K?11<K容? 880020007、完成下表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测站编号 下丝 后尺 上丝 后视距 视距差d (1) (2) (9) (11) 1571 1197 37.4 -0.2 1178 0696 48.2 0.1 1014 0439 57.5 -0.2 下丝 前尺 上丝 前视距 累积差?d (4) (5) (10) (12) 0739 0363 37.6 -0.2 1246 0765 48.1 -0.1 1155 0578 57.7 -0.3 水准尺读数 方向及尺号 后 前 后-前 后1 前2 后-前 后2 前1 后-前 后1 前2 后-前 黑面 (3) (6) (15) 1384 0551 +0.833 0934 1008 -0.074 0726 0866 -0.140 红面 (8) (7) (16) 6170 5239 +0.931 5620 5796 -0.176 5513 5554 -0.041 K+黑-红mm (14) (13) (17) +1 -1 +2 +1 -1 +2 0 -1 +1 平均高差 (m) (18) +0.8320 -0.0750 -0.1405 点号 备注 K1=4.787 K2=4.687 1 BMA-TP1 2 TP1-TP2 3 TP2-TP3

搜索更多关于: 第六章 控制测量 doc1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阔,便于碎部测量和加密;(4)各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相邻边长相差悬殊,图根导线边长应满足相关规定;(5)导线点应有足够密度,分布均匀,以便能控制整个测区。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答:(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3)导线转折角测量;(4)确定起始边方位角。 3、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几步?有哪些闭合差? 答:内业计算步骤:(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2)推算各个边的坐标方位角;(3)坐标增量的计算;(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闭合差有: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 4、四等水准测量外业需要几个人共同作业?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最大为多少?四等水准测量的视距差和视距累积差限差是多少?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观测程序是什么? 答:(1)需要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