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11、高速以太网(大于100Mb/s) ? 100BASE-T以太网
双绞线;星形拓扑结构;IEEE 802.3的CSMA/CD;
τC L? 吉比特以太网
全双工和半双工都可以;1Gb/s;
a?第四章 网络层
1、虚电路服务和数据包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思路 连接的建立 终点地址 分组的转发 当节点出故障时 分组的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虚电路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必须有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段的虚电路号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数据报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尽最大努力交付) 不需要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独立发送)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由用户主机负责
2、虚拟互连网络(IP网)
使用路由器解决各种异构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的问题;
3、分类的IP地址
IP地址由ICANN进行分配(中国向APINC);
分类的IP地址(已成历史)
? A类地址(2——50%)
网络号全0表示本机,全1表示环回测试;——2?2 主机号全0表示本主机的网络地址,全1表示所有主机;——2? B类地址(2——25%)
网络号(128.0.0.0不可用)——2?1; 主机号跟A类一样——2?2 ? C类地址(2——12.5%) 网络号(192.0.0.0不可用)——2?1; 主机号(同上)——2?2
821293031724?2
1416? 特点
路由器仅根据网络号来转发分组;
多归属主机——一个路由器至少要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每个接口一个); 用网桥或转发器连接的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络(相同网络号),用路由器才能连接不同网络;
4、IP地址与硬件地址
使用IP地址是为了隐蔽各种底层网络的复杂性而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 数据链路层看不到数据包的IP地址;
路由器只根据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进行路由选择;
5、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 ARP——IP地址转为MAC地址;
ARP cache——本局域网的主机和路由表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
请求是广播,响应是单播,一次请求响应,两边同时把双方的信息写进ARP cache; 不同局域网的主机,要通过路由器进行ARP查询;
6、IP数据包的格式(首部20字节,固定的)
0 4 8 16 19 24 31 版本 首部长度 标识 生存时间 协议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数据部分 填充 区分服务 标志 总长度 片偏移 首部检验和 总长度——不少于576字节;
标识,标志,片偏移——用于分片;
TTL(现为跳数限制)——在经过路由器时才减1; 协议:
协议名 协议字段值 ICMP 1 IGMP 2 TCP 6 UDP 17 首部检验和——只检验首部,16位反码运算相加再求反码,检验时一样,得到为0即无差错;
IP 首部的可变部分就是一个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7、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从一个路由器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信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特定主机路由——对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方便控制网络和测试网络;
默认路由(0.0.0.0)——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不在IP数据包里,而在MAC帧里(转为 MAC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特定主机路由→下一跳路由器→默认路由。
8、划分子网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不改变网络号;
子网掩码:没必要是连续的1;
增加了灵活性,减少了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增加了子网掩码 能解释下面这幅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