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图 3
12、地下工程后浇带支撑系统应独立设置并在该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与其它模板支撑系统连成整体,该支撑系统应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
13、地下室侧墙防水层外侧应铺贴软质材料(如聚苯、挤塑板)进行保护,并宜再加砌一道砖墙。详下图4
图 4
14、地下室侧墙位于覆土以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均应采用止水对拉螺杆进行模板因定,止水对拉螺杆两端应设置塑料或木质堵头,模板拆除后应在堵头部位形成的喇叭口根部截断拉杆,不得平混凝
土墙面截断拉杆。预留喇叭口须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堵,且不宜凸出混凝土表面。详下图5:
图 5
15、地下室侧墙穿墙管道均应预埋钢套管,钢套管位于墙体中部位置应设置5mm厚80mm宽的钢板止水翼环,焊缝为双面焊缝。穿墙套管与管道间缝隙的填充材料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柔性密封材料填塞密实。施工期间在钢套管迎水面一侧应设置管口盖或点焊钢板进行保护。
16、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其表面应原浆收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应及时修补,并对结构层进行24小时的闭水试验。 17、地下室顶板上园林景观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施工应在顶板防水施工前完成,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防水层。
18、当地下室顶板作为施工运输通道时,应对地下室顶板支撑体系进行验算,必要埋还应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方案,并由设计单位进行复核确认。
二、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开裂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 1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特性
1.1混凝土收缩变形。 混凝土作为由砂石集料、水泥以及水拌和而成的脆性材料,在施工技术后随着水分的大量蒸发,混凝土体积势必随之收缩产生变形。但是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受到梁、柱、墙等周边支座的约束力,并不能自由收缩变形。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承受能力时,就会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这样的裂缝通常出现在板角等应力相对较为集中区域。
1.2 混凝土温度裂缝。 钢筋混凝土楼板浇筑初凝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发现温度差最高可达50℃以上。在养护期14 天内,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处于较大水平。混凝土楼板表面由于具有较好的热量散失条件温度基本相对较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内外温差导致温度应力的产
生,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不完善
2.1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措施不当。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模板施工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也是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支模过程中模板的间距过大,上下层之间的支撑不垂直,垂直支撑面与现浇楼板接触位置松动等等都会造成模板支撑体系变形,使混凝土楼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变形,造成裂缝的发生。此外,
拆除模板过早,由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承载能力,在荷载的作用下楼板结构受荷超过承载能力也会造成楼板的开裂。
2.2 管线埋设处理不当。 现阶段现浇混凝土埋设的电暖等各类管线主要为pvc 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混凝土楼板内的有效截面减小,而且pvc 管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差别较大,粘结力不强,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度不足,极易导致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楼板开裂。
2.3 混凝土泵送浇捣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一般采取泵送的方式,这就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20-220 之间,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均较大。同时为了缓解运输过程中出现初凝,部分混凝土中还掺加了缓凝剂,极易导致在泵送以及浇捣过程中出现浮浆,造成浇筑混凝土的均匀性较差,表面收缩量增加,因而出现裂缝。 3、钢筋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规范
规范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保湿养生两周相比于不足一周的养护时间,收缩量可以降低25%左右,这对于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保湿养生重视不足,难以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养护,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混凝土质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