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路难》教学设计及反思

《行路难》教学设计及反思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9 19:09:34

“跋涉”梦想的征途

——《行路难》 教学反思 山东滨州邹平一中初中部 崔艳辉

2014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

课堂教学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磨课,我感觉:要出一节自己感觉满意的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不断磨练,不断完善”,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由谈李白自然导入课文,再由李白的“嗜酒”过渡到面对美酒佳肴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探寻缘由。

在“读准、读顺”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当的课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节奏”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突兀,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读好一首诗歌的方法一一推荐了出来,或许更换一种问的方式会更好,比如:如何停顿??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通过适时地展示背景,增强学生们对于诗的了解,诗歌,我个人感觉不适合翻译出来,学生们“一望而知”但是具体说说,又无从谈起,当给他们一个背景帮助之后,使得他们慢慢向诗境靠拢。 在“读细、读情”环节,我设计了:“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此环节设置是想达到:教学生一种方法,具体可抓;当再次背景引入的时候,想通过背景的拓展,螺旋问题的上升,实现问题的勾连;在这个环节的最后实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标点符号的改动,语气助词“啊”的增加,想让学生的朗读过程出现层次感,最终达到“诗无达诂”的目的。

在“读理、读人”的环节,回归到“难”的主线,当李白面对“难以下咽(食物);难以施展(抱负);难以选择(前路);三个方面的呈现也是想提示学生进行背诵,最后李白的诸多方面诗词想告诉学生“李白不止一面”,让学生在课外的诗词拓展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遗憾之处,例如:首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还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当学生的朗读很出彩的时候,没有给予肯定到位的评价,同时在鼓励其他学生的勇敢试探方面还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梦想征途,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一场场梦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课堂的师生共同学习和收获都是这趟梦想征途上独有的风景,我愿意且思且行!

《行路难》 课堂实录

山东滨州邹平一中初中部 崔艳辉 上课!

同学们好!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 生1:李白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有“诗仙”之称。 生2:他爱喝酒和作诗。 生3:他的性格淡泊名利。

生4:他有名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师:刚刚提到了,李白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喝酒!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卖身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 (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师:请同学们出声的来朗读这首诗歌,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试试你能行吗? 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幻灯:读准读顺 指名读(一女生朗读) 谁来评价一下

生:没有感情,读错了一个字(纠正“塞”字) 塞:边塞 堵塞 木塞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的歌行体,节奏你感觉应该怎样划分呢? 生1:这首诗的节奏应该是比较悲愤?? 生2:应该是抑扬顿挫的。

师:我们有没有用过“/”来划分过节奏呢?(学生恍然大悟) 生:前四后三

师:请大家把书拿好,一起按照正确的节奏齐读一下! 出示幻灯:诗歌

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再读诗歌: 幻灯出示: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 师: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

生:他为什么要写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你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了吗? 生:差不多

师:把你的“差不多”理解说给我们听一听。

生:他想渡过黄河,但是冰川堵塞了;他想登上太行山,但是大雪把道路给封了。

师:你记住自己的问题,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诗句的理解还有不懂的吗?等会我们一定会回答你的问题,好吗?

生:对于诗句的理解没有不懂的了。

师: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一下?行路难是什么? 生:前进的道路有重重地阻碍

师:还有补充吗?我来补充——乐府和乐府古题

师:既然理解了诗歌的意思,那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生:想遇到伯乐?? 学生深思

师:出示幻灯(背景)看看老师带来的资料能不能帮到大家呢? (师读)

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师: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 生:2个

师:哪2个?

师: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 学生思考

幻灯出示: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有冰来阻挡着,说明了难;登山的时候下雪了,说明山路难行;

师:谁还是找到的这一句,有问题也行,新的发现来补充也行; 生:李白心有大志,却无处施展,是他在报国这条路上的一大难处; 师:大家想一想,这句诗是不是实写呢? 生:不是

师:这个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生: 比喻

师:请大家在旁边写下来,要学会记课堂的笔记,把关键字词写下来

生:谁还有想补充的?我有一个问题:李白不是想渡过黄河,结果冰塞川吗?他为什么不溜冰过去?

师:谁能回答一下? 生:我感觉这里的“冰”,应该是作者在朝廷里面遇到的那一些奸臣的刁难,他不想通过跟那些奸臣勾结,然后在宫里面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师:他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这一句诗不是实写,若果我要“溜冰”过去,那么李白需要跟那些奸臣们“苟同”,是吧?

生: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他提出了一个让我们“幽默”一把的问题啊?聪明! 师:那还从哪句读出了“难”?

生:我从“多歧路”这一句中读到了难。因为歧路在这里也是一种比喻,路是他实现志向的道路,而这条路是非常曲折的,前方有各种艰难险阻,他很难实现他的志向,所以感觉很难。 师:谁还有?

生: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读出了难?因为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他都

没有的食欲,可见他心中的难有多大?

师:你能不能联系这一句中具体的字词来说一说你感悟到的难呢? 幻灯出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生:“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

师:通过这些动词来表现,那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学生朗读 生:有一种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

师:我想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老师朗读

师:你学学老师,可以取长补短再读读试试 学生朗读

生:朗读学生强调:重点落脚到关键词语的重音上

师:我们现在是在找“难”啊,我们能不能把“不能食”改为“难以食”呢? 生: “不”在这里能更突出一种强调的语气,“难”却达不到。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一下吧?

生:难以食感觉东西不太好吃,还能吃一点;但是不能食,却是有心事,一点不能吃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句,注意里面的重音。 生:朗读

师: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政治路,也是漫漫人生路的一部分! 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

师:玉真公主引荐给了唐玄宗,被皇帝封为了翰林大学士,皇帝亲自御手调羹,七宝床迎接他,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你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奢华

师:面对这么奢华的生活,他为什么还闷闷不乐呢? 生:他要的不是这种生活! 师:他要的是哪种生活?

生:能辅佐皇帝,干一番大事业的生活。

师:他想要:成为帝王之师啊!带着这些理解,我们把前面的三句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李白有自己的政治蓝天啊,但是他有没有实现? 生:没有!

师: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

师:让我们准备一下用朗读来表现好吗? 生:朗读

师: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

生:多歧路,坎坷不平的路

师:我们在莫怀戚的散步中学到了“分歧”这个词语,还记得吗? 生:有分支的岔路

师:你到黑板上去写一下

搜索更多关于: 《行路难》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跋涉”梦想的征途 ——《行路难》 教学反思 山东滨州邹平一中初中部 崔艳辉 2014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