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 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检测。在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
2、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应对钢模进行浇捣前的快速检测和钢模的定期检查。快速检测是用专用的快速测量工具对钢模中心宽度和能显示钢模正确合拢的项目进行测试,测试工具保持完好状态。钢模定期检查是保证钢模在允许公差之内进行管片制作,在常规情况下,检查周期以每套钢模周转100次时必须进行检验,如有特殊情况,可缩短检查周期或作针对性检查。检查合格或修正复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继续生产。
管片模板允许偏差表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宽度 弧、弦长 边模夹角 对角线 内腔高度 允许偏差(mm) ±0.4 ±0.4 ≤0.2 ±0.8 -1~+2 检验方法 测微螺旋、内径千分尺 样板、塞尺 靠尺、塞尺 钢卷尺、刻度放大镜 高度尺 检验数量 6点/个 2点/个,每点2次 4点/个 2点/个,每点2次 4点/个 3、钢模各项检测值都应及时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规定的钢模检查表中,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4、混凝凝强度在不小于20Mpa时方可进行管片脱模,脱模时保证管片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对管片脱模和起吊后的钢模,必须在对钢模不损伤的前提下进行彻底清理,确保钢模内表面和拼缝不留残浆和微小颗粒,以保证钢模合拢精度。
5、钢模必须有专用脱模剂,确保不影响到管片质量,钢筋笼、预埋件严禁接触脱模剂。 (三)钢模合模与脱模要求
1、合模前应仔细清理模具各部位,喷涂脱模剂要求薄而匀,无积聚、流淌现象。 2、应按模具使用说明书规定顺序合模,并对模具进行检查。
3、环、纵向螺栓孔预埋件,中心吊装孔预埋件和模具接触面应密封良好。钢筋骨架和预埋件严禁接触脱模剂。
4、管片的脱模强度不应小于20MPa。 5、脱模时,应注意保护管片和模具。
6、出模时应按规定降温,且出模时管片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差不应大于20℃。
十二、管片的检测检验
(一)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的质量要求
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第17页共21页
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 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2、管片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吊装预埋件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抗拉拔试验,抗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管片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露筋、孔洞、疏松、夹渣、有害裂缝、棱角磕碰、飞边等缺陷,麻面面积不得大于管片面积的5%。
(二)检验及判定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二类。 1、出厂检验:
1.1检验项目: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水平拼装。 1.2批量与抽样: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混凝土抗压强度 尺寸偏差 外观质量 水平拼装 检漏试验 抗弯性能 抗拔性能 15环 15环 200环 / 出厂检验 批量 抽样数量 型式检验 批量 抽样数量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1环 1环 三环试拼装 / 200环 200环 200环 200环 1环 1环 三环试拼装 1块 依设计方案确定批量及产品数量 1.3判定规则:
①混凝土抗压强度按GBJ107-1987评定合格。 ②外观质量、尺寸偏差:
受检样品中:A类项目的所有检查点必须全部合格,B类项目每项的超差点不超过检查点的20%为该项合格。
当A类项目全部合格,B类项目的不合格不超过2项,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合格。
③水平拼装:
受检样品中:超差点不超过检查点的20%为该项合格,四项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的水平拼装合格。
④总判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水平拼装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
2、型式检验: 2.1检测项目:
本技术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相关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2.2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①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第18页共21页
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 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②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管理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③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④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⑤当相同产品生产周期达半年时;
⑥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检验时。 (三)各种检测试验要求 1、成品检测:
管片成品的质量规定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检验项目 贯穿裂缝 拼接面裂缝 非贯穿性裂缝 内、外表面露筋 项目 类别 A B B A 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mm) 不允许 检验方法 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 量具分度值/mm 0.01 0.01 0.01 / / ≤1 / / / ≤0.05 ≤0.05 拼接面方向长度不超过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 密封槽、且宽度<0.20mm 内表面不允许,外表面裂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 缝宽度不超过0.20mm 不允许 不允许 表面麻面、粘皮总面积不大于表面积的5%。允许修补。 不允许 畅通、内圆面平整 不应有,允许修补 ±1 +3、-1 观察 观察、测量孔洞深度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mm 观察 目测,用螺栓穿孔进行试验 观察 用游标卡尺在内外表面距端部20mm处及中部测量各三点,精确至0.1mm 用游标卡尺在二个侧面距端部20mm处及中部测量各三点,取6点的平均值,精确至0.1mm 将标准样板靠在管片内弧上、用塞尺测量管片外测面与样板与样板靠尺的间隙,每片在宽度方向三分之一处测量2点,每点2次,取四数据的平均值,精确到0.1mm。 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1mm 用内径千分尺、钢卷尺或专用量具在同一测量断面测量间隔约450的四个方向直径,精确至1mm 用塞尺测量,精确至0.1mm 用塞尺测量,精确至0.1mm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mm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量测10箍,计算平均值,精确至1mm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mm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mm 外观孔洞 A 质量 麻面、粘皮、B 蜂窝 疏松、夹渣 环、纵向螺栓孔 缺棱掉角、飞边 宽度 厚度 尺寸偏差 弧、弦长 钢筋保护层厚度 水成环后内径 平拼纵向缝间隙 装 环向缝间隙 骨主筋间距 架箍筋间距 允许分布筋间距 偏骨架长、宽、差 高 B B B A A 12 B ±1 ≤0.05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B A B B B +5,-3 ±2 ≤2 ≤2 ±5 ±10 ±5 +5、-10 ≤0.10 ≤0.50 ≤0.05 ≤0.05 ≤1 ≤1 ≤1 ≤1 2、混凝土管片的外观缺陷等级划分:
管片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有严重缺陷的管片不得用于工程中;对已经出现的一般
第19页共21页
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 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缺陷,应由管片生产单位按技术外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但处理的管片数量不应大于总数量的10%。
混凝土管片的外观缺陷等级
名称 露筋 蜂窝 孔洞 夹渣 疏松 现象 管片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混凝土内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内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①可见的贯穿裂缝 裂缝 ②长度超过密封槽且宽度>0.1mm的裂缝,且深度大于1mm的裂缝 ③非贯穿性干缩裂缝 外形缺陷 棱角磕碰、飞边等 ①密封槽部位在长度500mm的范围内存在直径5mm以上、深度大于5mm①严重缺陷 外表缺陷 的气泡超过5个 ②管片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存在少量气泡等 2、抗渗检漏试验
管片应按国家强制性规范进行抗渗检漏试验,每50环抽查一块管片做检漏试验,连续三次达到检测标准,则改为每生产100环抽检一块管片,再连续三次达到检测标准,最终检测频率为每生产200环抽查一块管片做检漏试验。如果出现一次检测不达标,则恢复每生产50环抽查一块管片做检漏测试的最初检测频率,再按上述要求进行抽检。试验压力为设计抗渗压力,恒压2小时,不得出现漏水现象,渗水深度不超过50mm。每生产30环管片做一组圆柱体试块抗渗试验,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合格。
3、拼装检验
每套模具每生产200环做一组(3环)水平拼装检验,其水平拼装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管片水平拼装检验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第20页共21页
项目 环向缝间隙 纵向缝间隙 成环后内径 成环后外径 允许偏差(mm) 2 2 ±2 +6,-2 检验方法 塞尺 塞尺 用钢卷尺量 用钢卷尺量 检验频率 每缝测6点 每缝测2点 测4条(不放衬垫) 测4条(不放衬垫) ②一般缺陷 缺陷等级 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 ①严重缺陷 ②严重缺陷 ③一般缺陷 一般缺陷 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 管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4、抗弯、抗折、抗拉试验
在管片试生产期间各进行一次管片的抗弯、抗折、抗拉试验,以确定管片的实际受力性能。 6、出厂检测
每块管片出厂前必经严格验收,并逐块填好检验表,经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管片检验内容有:出厂合格证内容如委托单位、区间名称、合格证编号、管片型号、生产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渗指标、检漏指标、钢筋分项质量评级、管片厚度、防迷流指标、制表日期、监理人员盖章等;管片生产龄期达到28天,强度达到100%;无缺边掉角、无麻面露筋;预埋件位置准确;管片型号和生产日期标志醒目无误。
7、其它检验要求:
7.1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7.2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一次。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即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为: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1%,粗,细骨料±2%。
7.2混凝土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抽查不应少于3次。
7.3防水密封条:品种、规格、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必须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第8.1.5条要求。防水密封条的环、纵向长度尺寸应由施工单位与防水密封条供应厂家根据管片的实际尺寸结合橡胶特性安装后确定。产品进厂应有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进厂后应逐一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并以每6个月同一厂家的防水密封条为一批,取样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防水密封条出厂试验报告和进厂(场)试验报告。
7.4 胶粘剂:胶粘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胶粘剂出厂材质证明。
第21页共2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