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鞍山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太丘舍去(舍弃) .C.去后乃至(才)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花苞(bāo) 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莅临(wèi) 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D.朗润(rùn) 婉转(zhuǎn) 水藻(zào) 静谧(mì) ....4.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确凿(zǎo) 窃读(qiè) 搓捻(nián) 人迹罕至(hān) ....B.书塾(shú) 叛逆(nì) 攒成(cuán) 疲倦不堪(kān) ....C.秕谷(bǐ) 枉然(wǎnɡ) 自卑(bēi) 一字不漏(lù) ....D.模仿(mó) 涨红(zhànɡ) 感慨(ɡài) 恍然大悟(huǎnɡ)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将“发扬”改为“发挥”)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删除“约”或“左右”)
D.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将“招待”改为“服务”)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题文)经典诗文默写 (6分)
①看,像牛毛, ,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朱自清《春》) ②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③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诗歌鉴赏
7.(题文)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题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小题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______)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______)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______)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______)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______)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______)
3)(小题3)对这首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8.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后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顺序是:_____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大地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 .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出行,是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是写客人被元方驳倒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表示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D.从描写方法来看,本文侧重对话描写,客人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义正词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10.《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⑤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2)不逾矩 ( ) ..(3)博学而笃志(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6)用“/”给以下句子断句。(2分)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上述节选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A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B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1)语段中,作者在做带小鸭子走路的实验中有了怎样的新发现? 2)本段语言生动幽默,请你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
3)本文作者劳伦兹把小水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把鹦鹉可可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他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趣事令人向往,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
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1)“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2)加点的“这”是指代( )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3)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4)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5)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七、作文 13.作文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茶香,妈妈的饭菜……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点、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像花针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吴楚东南坼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佳木秀而繁阴 三、诗歌鉴赏 7.1)2)C
3)【小题2】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3】【小题3】D 四、综合性学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