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8 3:13:34

成都七中高中2016级毕业班二诊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C.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D.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 【解析】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表明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但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密立根,选项B错误;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而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核外电子没有参与该反应,选项C错误;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与材料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D错误。 2.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x–t图象),P(t1,x1)为图象上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0,x2)。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v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B. 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D.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C 【解析】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选项A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

t=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则加速度为,选项C正确、选项D错

误。

3.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 B. 物体M一定受到4个力

C. 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 物体M与N之间可能无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M、N两物体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向上,对MN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F,墙对M没有弹力,否则合力不能向上,也就不可能有摩擦力;对N进行受力分析,得:N受到重力,M对N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不能向上,所以还受到M对N向上的静摩擦力,则N也给M一个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再对M进行受力分析,得:M受到重力、推力F、N对M的压力以及N给M沿斜面向下的静动摩擦力,一共4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在真空中的x轴上的原点和

处分别固定点电荷M、N,在

处由静止释放一个正点

电荷P,假设点电荷P只受电场力作用沿x轴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与在x轴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M、N一定都是正电荷

B. 点电荷P的电势能一定是先增大后减小 C. 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2:1 D.

处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点电荷P的速度变化得到合外力变化,即可根据库仑定律得到M、N的电荷;再根据P的速度变化由动能定理得到库仑力做功情况,进而得到电势能变化情况;最后根据运动变化得到受力平衡位置,进而根据库伦定律求得M、N的电荷量,再根据电场力公式得到电场强度. 【详解】P从2a到4a运动过程速度增大,即合外力向右;在4a到6a的运动过程速度减小,即合外力向左;P从2a到6a的运动过程,由库仑定律

可知:M对P的作用力减小,N对P的作用力增大,方向不变,故M对P的作用力向右,N对P的作用力向左,所以,点电荷

M、N都是正电荷,故A正确;点电荷P运动过程只有电场力做功,故有动能定理可知:电场

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那么,点电荷P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由A分析可知:点电荷P在4a处合外力为零,即M对P的作用力和N对P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故有:所以,

,故C错误;点电荷P在4a处合外力为零,由电场力

可知:

,处的

电场强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给出物体运动情况,通常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合外力的变化,从而判断物体运动周围的环境.

5.如图甲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电阻不计。线框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弦交变电压图象如图乙所示。把该交变电压加在

图丙中理想变压器的P、Q两端。已知变压器的原线圈I和副线圈Ⅱ的匝数比为5:1,交变电流表为理想电表,电阻R=

,其他各处电阻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t=0.1 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B. 副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 Hz C. 线框面积为 m

D. 0.05 s线圈位于图甲所示位置 【答案】BC 【解析】

原线圈中电压的有效值

,根据

,解得U2=2V,故副线圈中的电流

2

,电流表的电流为I1,则,解得I1=0.4A,故A错误;交流电的周期T=0.2s,

故交流电的频率f==5Hz,故B正确;根据Em=nBSω可知,

故C正确;0.05s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交流电电动势峰值的表达式,以及知道峰值与有效值的关系,知道原副线圈电压、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

6.若金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均视为圆形,且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地球的公转速度为v。如图所示,在地球上观测,发现金星与太阳可星现的视角(太阳与金星均视为质点,它们与眼睛连线的夹角)有最大值,最大视角的正弦值为k,则金星的公转周期T与公转速度v′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高中2016级毕业班二诊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C.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D.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 【解析】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表明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但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密立根,选项B错误;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而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核外电子没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