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一年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 B(A项中“躅”应读“zhú”,舷xián;C项中“詈”应读“lì” 槊shuò;D项中“裾”j
ū 抢qiāng。)
2. C (A项“阕”-阙 彩-采 B项箫-萧 绮-猗 D项 邈-渺、暗-黯。)
3. B ( B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A慷慨解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
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C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是因为恐
惧心理引起惊惧发抖,句中语境是 “寒冷”。 D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
格不入,不能相合。)
4.D (A.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 B. 成分残缺,可在“深空探测”后加上“等众多
领域”;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5.C ( ①处上下语境没有因果关系,可排除A、B;②处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个问题可以被解决;B项的“会”不合适;③处根据语境看“日前”明显不对,可排除D项;④处应该是表示根据腾讯的行为标志着移动终端的被重视程度加深,应填“更”;⑤处表示递进关系,应填“而”。) 6 B (B “穷困”均是“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的意思。 A 第一个“夫人”,那个人;第二
个,“夫”助词,引起下文。 C第一个“非常”,意外变故;第二个,不平凡。 D第一个“见”,
被;第二个,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7. A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使动)
8.答案:B “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9.(3 分)C(诣:到,去。)
10.(3 分)B(根据句意划分)
11.(3 分)C (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
12.(1)(3 分)如果从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简直)连
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盖”,副词,表假设语气,如果;“曾”,竟,简直;各1分,句
意通顺1分。)
(2)(3 分)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
也不要取用。(“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题;“虽”,即使,表示假设情况;各1分,
句意通顺1分。)
(3)(4 分)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多次发生重大刑狱案件,您难道
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用兵”,打仗,1分;“数”,多次1分;“独……乎”,
难道……吗, 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3.(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
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4
分)
(2)原因之一,乱世之中,艺人无心学艺,导致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
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绝艺谁传”。(1分);原因之二,遭逢乱世的作者,无心赏曲(1
分)。历经“明亡之痛”, “往事如烟”的凌乱心境,更使得“满耳”“筝琶”不值“几钱”。
(1分)
(三)14.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⑴榆柳荫后檐 ⑵映带左右 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⑷余独好修以为常 ⑸江春入旧年 ⑹征蓬出汉塞 ⑺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⑻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5. A E A项“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不是文章的中心。E项不是“突出水仙花的美丽”,而是突出水仙花的安静、从容。(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4分)
16.首先将水仙与腊梅进行比较,表达出自己对水仙的喜爱之情;其次由水仙在新年第一次的零点绽放,引出新年零点时刻的烟花和鞭炮声;最后写水仙在烟花和鞭炮声中的安静,引出作者的人生感悟。(每点2分,三点6分)
17.①写出了鞭炮声音的喧闹和嚣张,表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时的迷醉与浮躁。②引出下文水仙在辞旧迎新时的安静表现。③将人们的表现与水仙的表现做对比,巧妙表现主旨:我们应安静面对人生。(每点2分,三点6分)
18.同意。因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安静可以让人摆脱外界名利的诱惑,重点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当有些人在生活中汲汲追求富贵名利的时候,我更愿意在书香中安静的生活.在书本中纵览古今,在与先贤圣哲的对话中充实心灵,以从容的心态感受生活安静的幸福。(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条理清楚2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如果从不同意的角度回答,理由充分、恰当也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运用题(7分)
19. (4分)答案 (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1分)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1分);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1分)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1分)。(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框架图,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图的层次性以及每层的主要内容。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和准确生动,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0. (3分)参考答案:会喜欢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欢喜 会喜欢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
(解析:仿写时首先要理解整个语段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分析画线语句的句式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选定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五、21.作文
【审题思路】 “花谢香犹在”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义,意为自然界的花落了,而芳香犹在;二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指生活中某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但给人的美好印象还在,它的影响还在。
可以从几方面展开思路:
①写人。写人虽然离去(可以是“离世”,也可以指离开某地,去了异乡),但他的品质、精神等还留在此地此处,还留在人们心中,还在激励鼓舞着人们。
②写事。写某个特别的事件,事情的发生,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事件虽过去,其价值和意义仍然存在。或写某个活动(如某场演出,某次公益活动),化费了心力,获得了成功,活动虽结束,却留下了影响,留下了经验和体会。
③写情感(当然也涉及人和事)。写某一种特别的“失去”,余味却存留。如写旧居拆迁,老屋已不在,但相熟的邻居、旧日的生活让人怀念,旧日的情味永在。如毕业分别,可同学之间的情谊却还有,还有彼此间的帮助,相互的激励。
④写自己读书的感悟。如某位杰出的作家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散发着光芒,书“香”不会散去,思想永留人间。
⑤写历代文化的传承。无数的前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人虽逝,文化遗产永存,永远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记叙文文体要求。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 1. 立意符合题意,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切入分43分; 2. 偏离题意(30-35分);
3. 离题、文体四不像(30分以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