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份试卷合集)吉林省四平市名校高中2019年语文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20.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下面示例(不要求仿照示例的句式),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悼词。要求:概括评价符合人物特点,语言有感染力,字数60—90字。(6分)
示例: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公义,也唤醒了世界数十亿人;他把囚犯解救出来,也把关囚犯的人解救出来;他控制了愤怒,让人们获得和解,重寻人的尊严。曼德拉,他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一个时代。
——奥巴马
备选人物:陆蠡 蔡元培 马丁·路德·金 马克思 王安石
21.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幽深巷道,斑驳记忆;轻拾光阴,追忆美好……喧嚣世事,遥远的传统,典雅的文化、美好的人事在召唤。寻找,寻找,寻找那遗失的记忆,寻找那美好的力量……
请以“寻找”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
解析 对应语段在原文第四段末尾,选项把原文顺承关系曲解为不充分条件关系,导致说法绝对。故D项
错误。 2、A
解析 A项在原文第一段,把“但是”的转折关系曲解为“既然……那么”的因果关系。 3、B
解析 选项A“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是多民族多教派,属于臆断;C项前后嫁接,建设成果惠及文明圈全体人民的直接条件是“激发”认同感,“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等。D项,把原文“学习”精神偷换为“宣传”做法。 4. B(3分) 5.(5分)
①点出桂湖当年的主人——明代状元、文学家杨慎(杨升庵)的传奇 故事,扣住题目中的“桂湖”。(1分)②回望(回溯)历史的遗迹,追叙杨慎病死滇南雨季、黄娥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等待,巧妙地照应了“听雨”。(2分)③还意在聚焦杨慎这位与桂湖相系的历史名人,进而营造文化氛围,突出历史厚重感。 (2分) 6.(6分)
示例:①比喻(1分),如: “如间歇中升腾起的琴音”,(1分)生动地摹写出雨声的清脆悦耳(1分)。 ②拟人(1分),如:“这高明的琴师来了,一瞬间便将朗朗的乾坤奏成了瑶琳仙境”(1分),将雨拟写成“高明的琴师”,“奏成了瑶琳仙境”,不仅有听觉的传达,还有视觉的再现,寓情于景,曼妙无穷(1分)。 ③叠词运用(1分),如“啪啪”的脆响,“轻轻重重又轻轻”的雨声,“慢慢”变轻的敲击乐,“远远近近”敲过去的风(1分),把雨来临时“听”得的各种虚实情景与审美愉悦感受,同时使语言具有音韵美(1分)。(手法1分,例子1分,效果1分) 7.BE(4分,一个2分)
8.(4分,每个要点各2分)①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②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蓄势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精神美)”。
9.(4分,要点①2分,要点②2分)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C(“望夕”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
12.(3分)C(“最终兵败芜湖”错,“兵败芜湖”的是贾似道)
13.(10分)(1)(汪立信)掌管桐城县,不久,被授予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知、未几、辟各1分,整体通顺2分,共5分)
(2)汪立信接受征召不推辞, 当天上路,把妻子孩子托付给爱将金明,拉着金明的手说:“我不辜负国家,你也一定不要辜负我。”(辞、即日、妻子各1分,整体通顺2分,共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10分)
14.答案:C、B(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A项?用拟人手法的分析不正确,其他分析是正确的。D项分析强加因果。E项分析无中生有)
15.这首诗一、二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对诗人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第一问:运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抓住桃花红艳、芬芳的特点进行描写。(2分) 第二问:以乐景衬哀情,为诗人的情感表达作铺垫。(2分)一、二两联着力表现桃花的红艳、芬芳,与后两联桃花无人欣赏、迟疑怅望、风雨时至的孤独、凄凉形成鲜明对照,为作者以桃花自喻,抒写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做铺垫。(1分)
16.(5分)(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皆白衣冠送之 (一 空1分) 17. C 18.B
19.(3分)参考答案:①就是传承文化的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可以转变风气 20.(6分)答案略。合理即可
21.(5分)参考答案:该标志以汉字“七夕”为形,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2分)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2分)讴歌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1分) 22.省略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柱形中空、饰以动物纹样(有兽面纹或鸟纹)的玉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中又说,“礼神者必像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可能在古代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礼器。根据一些学者特别是张光直的研究,认为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因为它的形制象征了天与地,并且刻有种种协助神秘力量的动物图案,又由玉这种据说可以通神的质料制成。根据人类学家的推测,古代人的联想是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的,玉琮是玉所制,本身十分圣洁,它的外部被雕成方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大地相同,而它的内部是圆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天穹相似,它的中间是空的,能够象征天地上下的相通,所以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拥有沟通天地、接引神鬼的神秘力量。
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中国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空间概念。很巧的是,近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又发现了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过去,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征四方的说法起源不会太早,但是近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面上,所绘的北斗龙虎二十八宿天文图的面世已经动摇了这种看法,而濮阳西水坡的蚌壳龙虎则进一步把这种天象的认识提早到了上古时代。我们知道,在古代四方与四季是互相配合的,特别是一龙一虎,分别象征东、西两方,而且引申为古代最为关注的春、秋两季,如果这个以蚌壳堆成的龙虎图案真的就是青龙、白虎,它象征的真的就是东、西两方,那么,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就要提早到相当早的时代了。
更巧的是,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第四号墓又出土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方及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据测定,凌家滩第四号墓距今在四千五百年左右,而玉龟版正好在墓底中央,“估计原来是放置在墓主胸部”,显然意义十分重要。据相当多的学者研究,它与后来的栻、镜类相似,象征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它就是《史记》的《龟策列传》中的灵龟信仰,有的学者相信它就是没有文字之前中国人表示“方位”与“数理”的工具。有的学者甚至于相信,这是夏代或更早的“律历制度”,是“表示四时历法的原始八卦图”。无论如何,应该相信这是一个富有神秘意味的发现,它很可能与古代的“巫术”有关。古代的“巫”字即两个“工”字以直角交叉重叠,“工”即古代的“矩”,原始的“巫”即操“矩”测天地者,与古“巫”字字形最近者为“癸”,“癸”(揆)有度量之义,与古“巫”者职能最近者为“史”,“史”字也是手持一“中”“中”可能是笔。对于天地宇宙的四极八方的把握,可能在早期就是“巫术”的中心。近来,考古学家又注意到了“八角星纹”。汤家岗遗址出土的白陶盘外底有八角星纹,岳阳坟山堡皂市下层文化遗址出土过八角形镂孔垫座,齐家文化铜镜、吴县澄湖良渚文化贯耳壶、殷商妇好墓的器物都有八角星纹,似乎“寄寓着方位或天地等有关的东方文化观念”,这更让人相信,比我们过去知道的要早得多,中国人已经有了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祇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
节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复旦大学出版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