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局解:挠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肌,深层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骨后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对重病人可滞针。
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遗症(即疱疹性神经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
按语: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特别于胸部急症,痛证,效果更佳。也可作为临床急救穴之一。
歌诀:
胸痛穴位前臂下,
骨间神经需交叉,
心率不齐心绞痛,
带状疱疹肋间拿。
14.肺病穴(BP-UE5)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解:布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
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又名止血穴。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 歌诀:
肺病穴称止血穴, 正中神经取之妥, 气管感染过敏喘, 衄血吐血痔便血。
15.降糖穴(BP-UE6)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
降糖穴位前臂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