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
臀痛穴位桡神经,
坐骨神经交叉灵,
梨肌损伤网球肘,
臀肌损伤综合征。
11.膝痛穴(BP-UE2)
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有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亦有说即曲池穴。)
局解:布有头静脉的属支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域。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清热祛风,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荨麻疹。
12.痔疮穴(BP-UE3)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按语: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移为通便穴,泻火穴。(对肛瘘效果不理想)
歌诀:
痔疮穴位前臂上,
肛裂便秘与痔疮,
前臂背侧皮神经,
肋间神经腰扭伤。
13.胸痛穴(BP-UE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