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毕业设计 - 图文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步进式工件输送机,设计出一台利用挡板推动实现物料输送功能的输送机,挡板推动意味着此输送机可以输送的物料范围较广,颗粒状、块状以及不规则的物料都可以进行输送。并且与其械设计等知识及CAD 、Pro/E等软件设计零件实体模型,并实现功能的模拟仿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功能要求,分解运动,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输送架平歇移动机构的选型,实现上述2个动作的配合。 3)机械运动方案的和选择。
4)根据选定的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5)画出机构运动简图(机械运动示意图)。 6)对机械传动系统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7)确定各零件结构尺寸,完成零件图(CAD) 8)完成装配图(二维用手绘,三维用Pro/E) 9)总结。
1.5.2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加工过程要求若干个相同的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在导轨上依次间歇移动。 2.根据设计要求,由于输运动,所以当输送架回程时应该在竖直方向提升一定的高低,避免物料在停歇时受到输送架的不应有的回碰,而不能达到步进式输送的功能。
3.各零件之间的尺寸需要配合好,能使输送板完成整个往复运动,不至于卡死。 4.对课题所设计的输送机与现在有的各种类型的输送机进行较系统地对比,分析该设计产品的优异性和主要社会效益。
1.6 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简介
1.6.1 工作原理
5
图1-1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由图1-1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看出,此输送机有5个活动构件,低副有6个,高副有1个(即轴承导轮与挡板的轨道之间的接触),局部自由度有1个,由公式
'F?3n?2(Pl?Ph)?F=3×5-(2×6+1)-1=1
一个自由度,一个原动件,符合设计要求。此步进式输送机采用的是曲柄滑块机构。电动机提供原始动力后,通过减速器,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从输出轴中将动力传送到圆盘上,圆盘的转动带动连杆1,连杆1与连杆2相连,连杆2受到导轨的限制,作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连杆3,连杆3带动轴承导轮,轴承导轮受到挡板的轨道限制,轴承导轮会顺着挡板的轨道运动,而轴承导轮与输送架相连,所以轴承导轮的运动轨迹与输送架的运动轨迹相同,即输送架的运动轨迹受挡板的轨道限制,由挡板的轨道形状可以看出,此输送机能够完成步进式输送功能。
1.6.2 输送架的动作简介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是一种能够间歇地输送工件,而且工件之间间距保持稳定步长的传送机械。工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滑落到输送轨道,输送架作往复直线运动,工作时,输送架最左侧的挡板推动始点位置的工件向右移动一个步长后,竖直方向抬高一段距离,然后返回到初始位置,当第一个挡板返回时,始点位置又掉落新的工件,第一个挡板输送始点位置的工件的同时,第二个挡板则输送之前第一个挡板输送过来的那个工件,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实现工件的步进式输送。由图1-2输送板的运动轨迹可知,输送板在来回运动中存在高度差200mm,故工件的高度不能大于200mm。
6
图1-2 输送板的运动轨迹
1.7 连杆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才能传动从动件[3]。
连杆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原动件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中间构件
1.7.1 连杆机构具有的传动特点
(1)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一般均为低副(故又称其为低副结构),其运动副两元素为面接触,压力较小,承载能力较大,润滑好,磨损小,加工制造容易,且连杆机构中的低副一般是几何封闭,对保证工作的可靠性有利[3]。
(2)在连杆机构中,在原动件的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可用改变各构件的相对长度来使从动件得到不同的运动规律[3]。
(3)在连杆机构中,连杆上各点的轨迹是各种不同形状的曲线(称为连杆曲线),其形状随着各构件相对长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连杆曲线的形式多样,可用来满足一些特定的工作需要[3]。
利用连杆机构还可很方便地达到改变运动的传递方向、扩大行程、实现增力和远距离传动 目的[3]。
1.7.2 连杆机构存在的缺点
(1)由于连杆机构的运动必须经过中间构件进行传递,因而传动路线较长,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累计,同时也使机械效率降低[3]。
(2)在连杆机构运动中,连杆及滑块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用一般平衡方法加以消除,因而连杆机构不宜用于高速运动[3]。
此步进式工件输送机采用的是曲柄滑块机构,是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曲柄滑块机构的作用是可以将曲柄的回转运动转化为滑块的往复直线运动[3]。
1.8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7
1.8.1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参考文献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法进行。在文献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上,强调实践分析。最后通过文献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法有机结合,以三维仿真或样机及说明书实现设计。
1.8.2 研究措施
1.仔细的研读本课题,了解本课题的研究动态、意义、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2.查阅报刊杂志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选题有关的社会背景,目前存在的观点问题和意见,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使课题及时反映所研究的现实情况。
3.通过参考文献、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设计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