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无答案)
33.(7分)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④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是否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预期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目的: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中,加入 ,静置,观察 沉淀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观察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
调查研究: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
置。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第9页/共14页
步骤2:取 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
象。
步骤3: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C显红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1得出E为__________。
(2)步骤3中,D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反思:“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3.(8分)已知草酸通州(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通州(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
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33.(8分)氢氧化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
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第10页/共14页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酚酞试液 ① NaOH溶液 盐酸 过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B 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 【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分析:
(1) 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2) 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
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 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33.(8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
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稀硫酸
钙 硬质玻璃管
a
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锌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浓硫酸
第11页/共14页
【查阅资料】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 固体为Ca和CaH2。 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操作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有氢气生成 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 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 (填化学式)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33.(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 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第12页/共1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