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职业操盘手培训手册
一级市场上的运做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选定运做目标后,首要问题就是融资,然后进行资本运做,收购目标的股权,直到掌握和控制上市公司。
譬如:某上市公司总股本是3.6亿,流通股是10000万股,每股净资产2.5元,市价17元,第一大股东持股1.8亿,占总股本的50%。第一大股东进行股权转让,根据我国的证券法规,应以不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出售。主力以每股高出净资产0.3元的价格(即2.8元的价格)高价进行收购,共计投入成本2.8元乘以1.8亿股,合计5.04亿元资金。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掌握和控制了上市公司。从表面上看,主力是吃亏了,因为每股多掏了0.3元,1.8亿股就多掏了5400万元,原第一大股东也因为卖了个较好的价格,额外收益了5400万元!但是,主力可以增加一些攻关成本和费用,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拿到管理层的增发批文,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 比如按增发6000万A股,每股以15元比市场价格便宜2元的价格进行增发,共募集资金15元乘以6000万股计9亿元,扣除各种发行费用后,全面摊薄,每股净资产上升至4.5元左右。这样,主力再进行股权转让时,还是参照国家有关资产转让的政策法规,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的价格转让,4.5元乘以1.8亿股合计转让费用为7.9亿元。减去投资成本5.04亿元,净收入2.86亿元,利润率高达57%。这样高的收益,又不担任何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种可以在一级市场坐庄的方法。仍然是采用资本运做的模式,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性的第一大股东,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二级市场上融资的方案是配股。但这种以配股为融资方式的坐庄方案,关键的问题是作为主力的大股东必须放弃配股。
譬如:某上市公司总股本是3亿,流通股是20000万股,每股净资产2元,市价12元,第一大股东持股6000万,占总股本的20%。第一大股东进行股权转让,根据我国的证券法规,以不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出售,主力以每股高出净资产0.2元的价格(即2.2元的价格)高价进行收购。共计投入成本2.2元乘以6000万股,合计1.32亿元资金。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掌握和控制了上市公司。从表面上看,主力是吃亏了,因为每股多掏了0.2元,6000万股就多掏了1200万元。原第一大股东也因为卖了个较好的价格,额外收益了1200万元!但是,主力仍然花费一些攻关成本和费用,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拿到管理层的配股批文,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 比如:按10:3的比例进行配股,一共实际配售股份数额为总股本3亿减去6000万第一大股东的股数再乘以0.3合计7200万股,配股价格以每股10元比市场价格便宜2元的价格向股东进行配股,一共募集资金10元乘以7200万股合计7.2亿元,此时总股本已扩张至3.72亿股。扣除各种费用后,全面摊薄,每股净资产值上升为3.6元左右。这样,主力再进行股权转让时,还是参照国家有关资产转让的政策法规,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的价格转让,3.6元乘以6000万股合计转让费用为2.16亿元,减去投资成本1.32亿元,净收入8400万元,利润率高达63%。 通过以上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在一级市场坐庄,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逃避了市场风险,还产生了较高的收益。难怪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圈钱成风!在一级市场坐庄的机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特殊性,由此导致了股权转让时计价方式的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导致了
41
公司再筹资时财富由流通股股东向非流通股股东自然的转移,而控制上市公司决策权的正是非流通股股东,从而起到把一级市场上的风险转移到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股东身上!
可是,有时在资本运做结束后,股权并不一定能够快速转让出去,投资上的收益也只是账面形式上的。这样融来的资金不是自己的,又有一个归还期限,怎么办?
这时,可以采取股票向银行抵押的方式,获得资金。先行归还融资。但是仍然享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应有的权利!而并不失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其他的利益还可以慢慢的得到,等于白赚了一个上市公司。
另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可以采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共同运做股价,比如把股权进行抵押贷款,用获得的资金借助资产重组的题材,在二级市场对股价进行炒做。这样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同时下手,获得双重丰收,把在二级市场上炒做股价的盈利部分,用来归还当初坐庄的融资成本。这样的无本买卖,简直和空手套白狼没有什么不同。不但白捡了一个上市公司,运做得当的话,还可以赚到大把的现金,真正的一石四鸟。既赚得了实物资产(上市公司)又获取了较大现金的利润,创造实质性炒做题材的同时,还解决了归还融资资金的问题,并且还通过募集资金的陆续投入,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扩大了上市公司的规模,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业绩。
以上讲的几种方案,都是上市公司符合再融资政策下的方案,那么,如果上市公司不符合再融资的条件怎么办呢?
除了成为控制性股东后,向上市公司注入好的项目或利润外,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调节财务杠杆,促使上市公司符合再融资条件。
比如A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业绩平平,由于行业一般,效益一直处于中下游阶段。虽然不至于亏损,但是也很难有大的起色。股性也极度呆滞,这个公司每股收益每年就是0.15元附近,劳心费神的苦心经营,一年到头,并没有很大的收获。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最简单的调节财务杠杆的办法,隐瞒净利润,让它亏损。隐瞒的利润越多,报表显示亏损的越厉害,该上市公司到时间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比如报表显示其每年亏损0.5元,连续两年,其实际相当于每股隐瞒利润1.3元,到第三年可以对A公司进行重组,每股收益可以扭亏为赢,提高到0.20元,第四年可以进入成长期每股盈利0.3元,第五年进入高潮,每股收益高达0.8元,这样,又一家中国第一蓝酬股就横空出世了。股价成为大黑马是绝对的,实际上仅仅是财务杠杆的调节的作用,根本就不用费事。
这样在塑造高成长神话的同时,只需要简单的调节一下财务报表,不但有了理直气壮的股价炒做的题材,而且也符合了上市公司增发和配股的准则。这样A公司就有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格了??
4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