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B历年问答题归纳
一.专家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 2. 高效率解决教育领域问题
3. 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1. 内容趋于集中 2. 各派分歧日渐缩小 3. 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三.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1. 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 心理辅导员
4. 办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5. 教育科研人员
四.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1. 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 对相关旧命题主动地、有效的提取 3. 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 充分的精加工 5. 必要的复习
6. 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五.程序教学遵守的原则? 1. 小的步子 2. 积极反应 3. 及时反馈 4. 低错误率 5. 自定步调
六.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 2.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 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七.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自己再加以阐述) 1. 思想品质 2. 知识水平 3. 教学能力 4. 教育热情 5. 工作态度 6. 教育作风
八.个体心理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2.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 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6. 心理发展的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九.简述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恰当的自我效能 4.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 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十.布鲁纳认为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 2. 更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 3. 有助于迁移
4.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 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十一.试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1. 展开性策略 2. 变式策略 3. 比较策略 4. 辅助辨别策略 5. 联系和反馈策略 6. 条件化策略 7. 分解性策略
十二.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 1. 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2.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3. 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4. 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十三.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3.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4.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 5. 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6.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十四.根据社会现实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学生品的不良的原因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 家庭教育不当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 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 (3) 不良习惯的作用
十五.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1. 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 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 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 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十六.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 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4. 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5.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十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下面几个内容和步骤 1. 教学目标分析 2. 情境创建 3. 信息资源设计 4. 自主学习设计 5.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6.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 强化练习设计
十八.问题解决的学习具有的意义
1. 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性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 2. 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律记忆更牢固 4. 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 5. 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 6. 能促使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十九.简述智力培养的原则
1. 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2. 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
3. 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 4. 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二十.罗杰认为该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教学 1. 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2. 学生选择信息源 3. 师生共同制定契约 4. 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
二十一.简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1. 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2.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 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4.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5.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6.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二十二.简述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术 1.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2. 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3.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 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二十三.简述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步骤 1. 发现目标 2. 发现事实 3. 发现问题 4. 形成想法 5. 发现解决办法 6. 接受发现
二十四.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 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 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 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 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正常健康地交往
6.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二十五.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内部学习动机(见九题) (二) 外部学习动机(见二十二题)
二十六.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1. 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
2. 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 3. 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 4. 问卷不宜长,排列要合理有序
5. 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和客观,一般要通过预测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二十七.学习迁移可以划分哪些不同类型 1. 结果,正迁移和负迁移
2. 情景,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 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 内容,一般性迁移和特殊性迁移
二十八.教师可以采用哪些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成败归因 1. 正确进行口头要求 2. 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3. 合理进行教育强化 4. 注意运用语言反馈
5. 直接给予学生正确归因的暗示
二十九.为帮助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树立道德榜样应具备哪些条件? 1. 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2. 榜样的示范要为学习者的职业接近,即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榜样 3. 榜样的示范行为对学习者来讲要有可行性 4.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
5. 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三十.什么是心理发展?结合教育现实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在人心理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