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铁块沉入水底,是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所以B说法正确;木块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但铁块的重力与木块的重力大小不知,所以C、D说法错误,故选B。 7.B
【解析】(1)正方体的体积V=(10cm)=1000cm=1×10m,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1 )V=
3
3
-33
×1×10m= ×10m,受到水的浮力F水=ρ
-33-43
水
gV排水=1×10kg/m×10 × ×10m=
33-43
6N;(2)正方体在水中漂浮,则重力G=F水=6N,正方体在液体中也漂浮,则受到液体的浮力F =G=6N,排开液体的体积V可得,液体的密度:ρ选B.
点睛:(1)求出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
液
液
排液
=V=×1×10m=7.5×10m,根据F浮=ρ
-33-43
液
gV
排
=
液
排液
= =0.8×103kg/m3.故ACD错误,B正确.故
gV排计算受到水
的浮力;(2)物体在水中和液体中均漂浮,可知在水中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已知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再利用F浮=ρ度。 8.A
【解析】硬币在水中下落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ρ不变,根据F浮 =ρV排
液
gV排计算液体的密
g可知硬币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CD错误;由于所处的深度h变大,根据p=ρgh可知受到
的水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故选A。 9.A 【解析】 【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详解】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10N。 故选A。 10.A
【解析】航空母舰在水中是漂浮的,所以浮力与重力相等,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航母仍然漂浮,由于它的总重减小,所以所受浮力也减小;根据F浮=ρ
液
gV排得V排= ,在排开水
浮
的液体密度不变,所受浮力减小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航母将上浮。故选A. 点睛:①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②由F浮=ρ11.CD
【解析】三球的体积相等,由图知,C球悬浮,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球自身的体系,而AB球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球自身的体积,根据 浮 液 排可知,C球受到的浮力最大,故AB错误,C正确;
C球悬浮,说明C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即 液体;
而AB球漂浮,说明两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即 液体, 液体; 所以 C球的密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根据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漂浮,据此可判断三球密度的大小。 12.BD
【解析】把悬挂着的金属球A依次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因此浸没在盐水里的浮力较大,B正确;
因为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都是物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D正确;故选BD。
此题考查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13.AD 【解析】
解答:A.由图可知F1=G ,F2为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物块受到的浮力
液
gV排得V排= ,进行分析。
水
浮
F浮=F1?F2,A正确;B.物块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重力也没有变,可知B错误;
C. 物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G排液=F4?F3,C错误;
D. 若F1?F2= F4?F3,则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本次实验结果符合阿基米德原理,D正确。 14.BD
【解析】气流从两只空心球中间的缝隙通过,由于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会发现两只小球向中间靠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 吸盘
挂钩被“吸”在墙上,其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工作,故A错误;B. 在两杯口中间吹气,乒乓球向杯口运动,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正确;C. 将铝柱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流到烧杯里,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故C错误;D. 在B管一端吹气,水从A管上端喷出,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正确。故选BD.
15.(1)变小 ;变大 。(2)3 。(3)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与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有关;物体浸没后前,受到的浮力与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解析】读金属块未放入液体中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金属块的重力为10N;从图①②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9N减小到8N,示数在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从图③到④位置,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10N-7N=3N;①、②和③、④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两次金属块未完全浸没,后两次金属块完全浸没,因此,结合浮力的变化可得: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与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有关;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与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16.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①④⑤ 物体的重无关 ①④⑦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解析】(1)①③④比较知: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这三步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2)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深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所以选择①④⑤.(3)铜块受到的重力为G铜=9N,铝块受到的重力为G铝=2.8N,重力不相等;铜块受到的浮力为F
铜浮
=9N 8N=1N,
铝块受到的浮力为F铝浮=2.8N 1.8N=1N,浮力相等.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重无关;(4)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将物体浸入不同的液体,同时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选择①④⑦,实验结论是: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点睛:(1)①③④次铜块浸入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据此得到探究问题和实验结论;(2)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深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相同;(3)由①②④⑥可以得到物体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确定两者关系;(4)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选择不同的液体。 17.(1)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6N; (2)物块A的密度为0. ×10kg/m;
(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为
3
3
600Pa.
【解析】试题分析:(1)物块A体积为V=(0.1m)=0.001m,V排=V﹣V露=V﹣×0.001 ×10m, 物块A受到的浮力F浮=ρ
水
3
﹣43
3
3
233V=V=555gV排 1×10kg/m×10 × ×10m=6N;
33﹣43
(2)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时没有发生形变,弹簧对物体没有拉力,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故 F浮=G,即ρ
水gV排=ρ
物gV,所以ρ
物=
V排ρV水
水
=
33333
×1×10kg/m 0. ×10kg/m; 53
3
﹣33
(3)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时,F浮=ρG=mg=ρ
3
3
物
/
v 1×10kg/m×10 ×10m=10N
V 0. ×10kg/m×10 ×10m=6N
/
﹣33
弹簧受到的拉力F1=F浮﹣G=10N-6N=4N;由图乙可知:此时弹簧伸长了2cm,
假设水面不动(即不加水),弹簧伸长2cm,木块向上运动2cm,水面距底部距离为20cm+2cm=22cm.
由于将水加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水面再升高的高度h′ 水
面
升
3
2×10c c . 5,
△p ρ
水
高
3
的高度△h 22c + c ﹣20cm=6cm=0.06m
△h 1×10kg/m×10 ×0.0 00Pa.
答:(1)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6N;(2)物块A的密度为0. ×10kg/m;(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为600Pa. 考点:浮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18.1008kg/m
【解析】(1)因测量船在河水中航行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
3
3
3
F浮=G 9.8×106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该船排开水的重力:G排=F浮 9.8×10N; (2)仪器受到水的压强: p?6
F126N4??5.04?10Pa, ?42S25?10m由p=ρgh可得,水的密度: ??6
p5.04?10Pa??1.008?103kg/m3. gh10N/kg?5m6
3
3
答:测量船所受浮力是9.8×10N,船排开水的重力为9.8×10N,水的密度为1.008×10kg/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