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随缘果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咸阳秦都区钓台镇)

中华随缘果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咸阳秦都区钓台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16:32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陕西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地处中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既可以成为生产要素由东向西转移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近年来宏观经济加速运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下降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5286元,约合2235美元,比上年提高3496元。

中国魅力城市—咸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东邻省会西安,西连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辖设10县2区1市,总人口4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9万人;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耕地570万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至13.2℃,无霜期180至220天,总降水537至650毫米;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为渭河盆地,海拔378至421米,土肥水丰,渠井双灌,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粮食、蔬菜生产条件优越;北部为黄土高原,海拔1000至1800米,光照

7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充足,空气洁净,土层深厚,水果、肉畜生产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农业基本形成了粮食、水果、畜牧、蔬菜四大支柱产业,粮食、水果、蔬菜生产规模居全省首位,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列全省第二,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基地和陕西省最大的奶源基地。

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81亿元、林业产值2亿元、牧业产值51.6亿元、渔业产值0.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5.2%、8.2%、5.3%和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4.7亿元,同比增长33.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2亿元,同比增长24.8%,全市经济社会已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2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中华随缘果,学名“YACON”,又称雪莲果,即“神果”之意,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葵花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脉。随缘果适应于生长在海拔1000-2300m之间的沙质土壤上,喜光照,喜欢湿润土壤,生长期约200多天,生长适温在20-30℃,在15℃以下生长停滞,不耐寒冷,遇霜冻茎枯死。随缘果具有清肝解毒、清理肠胃、排毒通便、养颜美容,并有降血糖、降血脂、抑菌,促进铁钙吸收等药理作用,是一种低热药用型水果。2005年由陕西瑞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经陕西、云南试验栽培成功,由国家著名植保专家焦振华教授命名为“中华随缘果”(己

8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申报注册)。目前在陕西礼泉、武功、永寿等县区,按照欧盟国际有机农业标准种植栽培,亩产平均在3000公斤以上。 目前在我国云南、福建、海南、贵州、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均大面积栽培,生产示范面积逾百万公顷,产量供应过剩,同时中华随缘果不易长期保鲜保存,因此开发下游产品,提高果品附加值和产品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中华随缘果即中华随缘果市场以鲜销为主,加工为辅,深加工方面更是屈指可数。同时,中华随缘果还存在由于地域因素造成的种植、加工、产品南北差异巨大的特点。由于中华随缘果中的功能物质为果寡糖,而其含量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内的果寡糖逐步转化为蔗糖,保健功能降低,这就需要中华随缘果采摘后及时加工,否则加工产品果寡糖含量下降影响品质。另外,中华随缘果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产品的褐变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基于中华随缘果种植、加工的诸多特殊因素影响,目前开发中华随缘果深加工方面产品的企业为数不多。

中华随缘果系列加工项目建设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区域发展规划,是壮大地域经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利国利民的优良产业项目。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9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本项目是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一体化项目,对农业结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调整和优化,都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农产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效益。通过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避免分散农户的自发的调整结构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形成“政府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结构调整新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可以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推进“十一五”时期,我区农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和创新。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继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 2.3.2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高纯度质量和清新自然,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兴起是当今世界追求的新潮流。不少国家提倡回归自然和森林,努力寻找、发掘有机食品、有机农药和医药原料等来替代化学合成的肥料、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陕西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地处中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既可以成为生产要素由东向西转移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近年来宏观经济加速运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下降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5286元,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