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曾巩(二)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

曾巩(二)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17:34

你注意,他不但能养家,他不但有壮志,而且头脑非常地冷静和清醒。曾巩为什么能如此释然呢?第一,他对自己很了解;第二,他对于整个科举考试的方向也很了解。我们都知道,他跟苏轼考中的那一年,是谁做知贡举,谁做主考官啊?欧阳修。欧阳修做了主考官的时候对天下的文风有了一个整体的改革。那就是说,凡是写那种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的,我概不录取。凡是言之有物的散体文,我才录取。但是你不要认为,这是他在营私舞弊。因为我们说了,他所有的考试卷子谁是谁,他都不知道。所以对曾巩来讲,只要我的学问是好的,我的文章是好的。我坚信这个社会迟早都会接纳我。你知道,这种乐观和这种释然这种自信是来源于理性的一个判断,并不是在这儿故意放出狂话来或者说一些大话说我没事,我怎么样。不是的。

接下来他说什么呢?他说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就看到很多流离失所的人,有很多遭了灾害搬家的人,他们的生活特别苦。我就想,我的父亲、我的祖辈是做过官的,所以我自己可以不像他们一样流离失所,我可以不去服兵役,我可以不去服徭役,我可以不去被抓壮丁。所以他说,我虽然生活很苦,我虽然家境不好。但比起我在路上看到的这些老百姓来说,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告诉大家,你可能很困难或者有时候你会面临绝境,但是你永远都要想到在这个社会上,是有比你幸福的人,但也有比你要悲惨的人。这一个人他的心态怎样才能保证健康呢?这个健康的心态来源于比较。你没有比较,你就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而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那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你设计的,是为大家设计的。

所以曾巩,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他是很幸运的,虽然科举考试没有录取我,但是,我得到了像欧阳修这样的长者的赏识。最重要的是,像欧阳修这样的长者他看到了我的才华,他想要发掘我的才华,他给别人揄扬我,他在别人的面前称赞我。我虽然没有考中科举,但是我的才华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被大家所认识。这对我来讲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所以你看到,他跟欧阳修的书信,一来一往,你就注意到这两个人的思想,这两个人的人格。对于曾巩来讲,当然能考中科举,那是最好的。我既能得到制度的承认,又能得到圣贤的承认,这对我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最核心的是在哪儿呢?对于曾巩来讲,最为核心的是我的学问、我的思想、我的人格、我的品行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只要这个得到社会的认同,哪怕暂时的我因为体制的原因而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但是,我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的实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待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像曾巩这样的家世的人应该也有很多。但是能够像曾巩这样来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看待价值,也许并不是那么多。所以我们经常讲一句话艰难玉成,实际上这个玉还不只是艰难就能成的,而是在艰难的过程当中,你如何能够保持自己一个健康的心态,如何能保证自己一个端正的心态。健康的、端正的心态加上你非常丰厚的学养和知识,这也许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画外音:

离开京城之后,曾巩继续一边照顾家里的生活,一边努力增进自己的学识。三十五岁时,蓄势待发的曾巩再次向科举考试发起了冲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次的结果与上一次如出一辙。他和一同参加考试的大哥双双名落孙山。回到家乡后,失意无比的兄弟俩又被同乡人冷嘲热讽了一番。那么面对两次的科举落败,曾巩又是如何迎难而上的呢? 康震:

三十五岁的时候,(曾巩)跟他大哥再考,又没有中。没有中本来就很痛苦,也许是因为他家里太穷了,所以人家就看不起,他家乡的人还嘲笑他。也许就是一种世俗的心理吧,都这么穷了,饭都吃不饱,一大家子人,一堆穷人,成天还要想着成龙变凤,考什么考啊。当地人就给他们哥俩儿编了一个歌谣: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明·陈邦瞻 《宋人轶事汇编》

当时科举考试,宋代的科举考试有几次变化,有一阵子是三年开一科,有时候是隔一年开一科,还有的是什么呢,每年开一科。他们这次参加的时候,是三年开一科。说每三年开一科,曾家这俩秀才都要被落杀一回,就跟那门檐底下的燕子似的。飞去的时候是两只,回来的时候是一双。

大家要知道,舆论可以鼓舞人,但是舆论也可以把一个人的雄心抹杀掉。我们常说人言可畏。你仔细想想像曾巩所接触到的刚才我说的本地的知州,不是为他买了田地;那位杜衍,退休的老宰相出资帮他安葬了他的父亲;还有这位欧阳修,后来是他的老师,鼓励他,帮助他;还有他后来碰见的王安石,也算是他的同道的好朋友。这些人都不是他的本乡人。这些人都是属于什么呢?属于在当时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对于曾巩这个宅在家几十年的人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境界。他之所以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宅在家里刻苦的攻读,并且养家,始终不丢弃理想,就是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有一群人,始终能让他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能够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给他鼓舞,给他力量,给他精神的支持,必要的时候,给他物质上的支撑。但是,所有这些,也许有时候就会毁于一个小人对他的一次嘲笑。特别是在乡里的时候,周围的人,他们才没有什么欧阳修的境界,他们才没有什么杜衍的热心,他们才不会给你什么田地。也许那个知州给了他们家田地之后还会引起别人说闲话呢。我前面不是曾经讲过吗?王安石称赞曾巩“孝敬父亲”称赞曾巩、赞美曾巩说曾巩的才华很高。他就是死了,他也是班固和杨雄。说这话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有人诋毁和诽谤他。为什么诋毁和诽谤他呢?原因我们不确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人对他这种行为是很嫉恨的。我不能跟你一个水平,但是以我的水平可以把你的水平降得跟我一样,这个我有能力,这就是小人的能力。但是,曾巩不为所动。

南丰不以介意,力教诸弟不怠

——明·陈邦瞻 《宋人轶事汇编》

我们不要听他们讲,就像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所以我觉得,我们讲了这么多。先说曾巩的家境很特殊很艰难,后来又说他自己在艰难的困境当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操守,又说到有很多杰出的人鼓励他帮助他。实际上我感觉,曾巩反而变成了一个幸运的人。为什么这样讲呢?生活是很艰难是很苦,但是在磨练他。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发现他帮助他,证明他是一块美玉,是一块黄金,这样的美玉和黄金迟早有一天会绽放出他的光彩,会展现他的品质。所以对于他这样一个有才华、有能力、有学识的人来讲,有这样的生活磨砺他,有这么多人在鼓励他,还有这些小人在嘲弄他,都只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坚持自己的操守。

我想,虽然他从十八岁到三十九岁真的在家待了二十一年,宅了二十一年,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沉沦的宅男。他宅得很有力量,他的这个宅是被动的,但是他的这个宅却对曾巩来讲是在积蓄力量。他就像一个拳头一样攥得很紧,等到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的时候他果断地出击,就会在文坛上释放出他的光彩,就会展现出他的力量。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认识曾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没有时间读书的曾巩为什么却以学问好而天下闻名?在乡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曾巩为什么会让大家以为他一直身居朝廷当中?排名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位的曾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第三集“身处乡野 名比天高”。

搜索更多关于: 曾巩(二)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你注意,他不但能养家,他不但有壮志,而且头脑非常地冷静和清醒。曾巩为什么能如此释然呢?第一,他对自己很了解;第二,他对于整个科举考试的方向也很了解。我们都知道,他跟苏轼考中的那一年,是谁做知贡举,谁做主考官啊?欧阳修。欧阳修做了主考官的时候对天下的文风有了一个整体的改革。那就是说,凡是写那种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的,我概不录取。凡是言之有物的散体文,我才录取。但是你不要认为,这是他在营私舞弊。因为我们说了,他所有的考试卷子谁是谁,他都不知道。所以对曾巩来讲,只要我的学问是好的,我的文章是好的。我坚信这个社会迟早都会接纳我。你知道,这种乐观和这种释然这种自信是来源于理性的一个判断,并不是在这儿故意放出狂话来或者说一些大话说我没事,我怎么样。不是的。 接下来他说什么呢?他说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就看到很多流离失所的人,有很多遭了灾害搬家的人,他们的生活特别苦。我就想,我的父亲、我的祖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