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做法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做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黄恒学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指出中国入世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成就,中国入世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上的入市。中国入世后,正面临着世界市场环境的变动和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也面临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新的选择。认为中国应在全面履行入世各项承诺的前提下,一方面积极推动和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多边谈判,继续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非歧视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对外贸易,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贸易发展和人类福利作出应有贡献。
一 、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中国入世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市场化改革。中共中央先后两次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表明了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不可动摇的方向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影响和决定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方向与潮流的主要力量是多方面的,政治民主化、社会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数百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然而,市场化改革无疑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根本方向。
市场是社会供应与社会需求关系的总和,是买卖关系的总和,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经济,是一种买卖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是一种贸易经济。因此,没有高度发达的市场贸易,便没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开放过程中,逐步实行了市场主体的分离,以及市场利益、市场责任、市场权利与市场风险的分化。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价格改革,让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基本标准作用,引导社会供求关系合理调节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市场化范围逐步扩大,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市场化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化秩序逐步规范。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的许多贸易伙伴已经承认中国具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中国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终于2001年11月11日在多哈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并于当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正
1
式成员。
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将迈入新的阶段,跨入新的纪元。事实上,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进一步入市,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意味着中国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意味着中国市场将进一步走向开放,中国的市场体制将逐步走向完善,中国的市场秩序将更加健全,中国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人民将面临剧烈的市场竞争,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也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和市场问题。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可以享受WTO所有成员的稳定和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可以享受8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包括工业品、农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减让成果。同时,有助于在多边框架下公平地解决多边贸易事端,并以WTO的游戏规则作为推进和深化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增强中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的发言权,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参与WTO有关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确保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积极参加了多哈发展议程农业、非农业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规则谈判、贸易与环境、发展议题和新加坡议题等领域的谈判。坎昆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遭遇挫折后,中国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多边主义的一贯支持,强调多边谈判的早日恢复符合中方和大多数WTO成员的利益,并希望谈判早日达成一个多赢的一揽子结果。中国入世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在许多层面,甚至在谈判困难的时期,中国都是WTO主要成员认真沟通、协调立场的对象。
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积极倡导在符合发展中国家成员根本利益的若干问题上率先取得进展,如新成员地位问题、发展问题、乌拉圭回合协议执行问题和农业问题。
在农业问题上,考虑到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降低部分农产品补贴水平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国参加了20国协调组(G20),在坎昆会议上据理力争,坚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立场,强调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可操作的与有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要求发达国家成员为新一轮多边国际贸易谈判做出实质性贡献。近期,又与美欧开展了建设性的对话,以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为继续推进多边谈判创造条件。
二 、 中国入世与中国对外贸易格局
中国入世后,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遭受挫折,而区域经济合作方兴
2
未艾,作为经济全球化代言人的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市场环境和国际贸易格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进行市场定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参与世界市场竞争,这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国际贸易的主体经历了从单一经济体到多元经济体或经济体集合的演化,显示出经济合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贸易环境如何变化,国际贸易的利益主体却始终是单个经济体本身,而各单个经济体以何种身份出现,与哪些体外力量结合,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其自身利益的定位与调整的需要。
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初期,尤其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商主义时期,各国为了在对外贸易中取得金银,同时减少贵金属和货币的外流,从而通过获取贸易顺差来增加本国财富,纷纷将高关税作为自己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产业革命后,在降低工业制成品成本动机的驱动下,英国对更多廉价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客观上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更自由地销售其工业产品,于是热烈地呼唤着自由贸易及相关理论的诞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理论也正由此应运而生。但是,面对着“看不见的手”和“比较成本学说”,美国和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代表人物却并不信服,他们反对忽视国家利益存在的客观现实。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向国会递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更是强调要用关税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这便构成了二战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争论。显而易见,这种政策上的分歧和立场上的差异,其根源正是德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人物F?李斯特所称的各国的利益和他们的特殊情况。
以各自利益为指针,制定于己有利的贸易政策是单边主义的主要特征。美国在贸易保护理论指导下,1816年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并据此对进口棉花、羊毛制品等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后又经几次提高,进口税率达到创记录的49%。美国的高关税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抵制,他们则通过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由此引起了激烈的“关税战”。而“关税战”又和大危机交织在一起,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了摆脱自身利益减损的被动局面,不得不开始寻求单边以外新的发展途径。
国际贸易的多边主义或WTO主义倡导以合作、同等权利和义务以及非歧视等原则为基础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主张经济体无论大小或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多少,均平等参与。
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全球贸易萎缩了7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
美国为通过刺激国际贸易增长,使本国经济走出困境,罗斯福政府从1933年开始实行全新的贸易政策,并以“建设一个世界贸易的多边体系”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将非歧视原则和减少贸易壁垒确定为多边主义的两个基本要素。到了二战后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普遍认识到,30年代那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带来了各国经济和政治上的损失,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导致了经济灾难,也带来了国际性的竞争。国家间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建立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创造出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和减少贸易管制性限制的国际机制。1945年1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计划,阐述了建立新的国际贸易体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特别强调要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多边自由化体系,成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2月,美国进一步以上述计划为基础,正式拟定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提请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协议,作了内容及文字上的修改,补充了若干条款,同时由与会国选派专家起草并通过了一项关税与贸易协定纲要。1947年4月至10月,23个国家在双边谈判基础上,签订了100多项双边关税减让协议,并将之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二次筹备会通过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中有关商业政策的部分加以合并。为与上述双边协议有所区别,将合并修改后的协议定名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该协定从1948年1月1日起临时实施,共存在了47年。
中国是GATT的创始缔约方。1986年7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照会GATT总干事阿瑟?邓克尔,正式提出中国政府关于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同年7月14日,关贸总协定秘书处将中国政府的“复关”申请以L/6017号文件散发给关贸总协定所有缔约方。1987年6月,中国缔约方地位工作组正式成立。其成员资格对所有愿意参加的缔约方开放。从1988年2月起开始审议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到世贸组织成立前,中国缔约方地位工作组共召开了十九次会议。世贸组织成立后,工作组即转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前后召开了十八次会议。直到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WTO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处理经济体之间贸易规划的国际组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几乎所有主要贸易国,都是该体制的成员,因此它所管理的体制被称为多边贸易体制。
作为一种范围广泛的多边国际贸易体系,GATT和WTO先后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缔约方的参与,内容及活动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建立和发展了国际贸易政策体系,缓和了各国之间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