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典型太阳能资源区光伏并网逆变器加权效率测试与评价技术条件
Ⅲ类资源区: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陕西榆林、延安、云南省除二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甘肃省除二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
Ⅳ类资源区:除前面的Ⅰ、Ⅱ、Ⅲ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
表3 I类太阳能资源区功率权重系数 I类 负载点 负载加权范围 格尔木地区 光照能量(kWh/年*m2) 5% 10% 20% 30% 50% 75% 100% 总计 0.1%~7.5% 7.51%~15% 15.01%~25% 25.01%~40% 40.01%~62% 62.01%~87.5% 87.51%~100% \\ 1835.5 0.008 0.026 0.049 0.130 0.354 0.390 0.043 1 拉萨地区 2018.7 0.008 0.021 0.039 0.105 0.253 0.468 0.106 1 1927.05 0.008 0.024 0.044 0.118 0.304 0.429 0.075 1 \\ 0.01 0.02 0.04 0.12 0.30 0.43 0.08 1 平均值 取值 表4 II类太阳能资源区功率权重系数 II类 负载点 负载加权范围 嘉峪关地区 光照能量(kWh/年*m2) 5% 10% 20% 30% 50% 75% 100% 总计 0.1%~7.5% 7.51%~15% 15.01%~25% 25.01%~40% 40.01%~62% 62.01%~87.5% 87.51%~100% \\ 1663.5 0.012 0.030 0.065 0.165 0.369 0.322 0.037 1 敦煌地区 1707.4 0.011 0.029 0.065 0.162 0.336 0.359 0.040 1 1685.45 0.012 0.030 0.065 0.164 0.353 0.341 0.039 1 \\ 0.01 0.03 0.07 0.16 0.35 0.34 0.04 1 平均值 取值 表5 III类太阳能资源区功率权重系数 III类 负载点 负载加权范围 昆明地区 光照能量(kWh/年*m2) 5% 10% 20% 30% 50% 75%
0.1%~7.5% 7.51%~15% 15.01%~25% 25.01%~40% 40.01%~62% 62.01%~87.5% 1457.6 0.017 0.045 0.080 0.187 0.339 0.307 北京地区 1342.9 0.022 0.049 0.102 0.210 0.339 0.265 1400.25 0.020 0.047 0.091 0.199 0.339 0.286 \\ 0.02 0.05 0.09 0.20 0.34 0.28 平均值 取值 5
100% 总计 87.51%~100% \\ 0.024 1 0.013 1 0.019 1 0.02 1 表6 Ⅳ类太阳能资源区功率权重系数
IV类 负载点 负载加权范围 上海地区 光照能量(kWh/年*m2) 5% 10% 20% 30% 50% 75% 100% 总计 0.1%~7.5% 7.51%~15% 15.01%~25% 25.01%~40% 40.01%~62% 62.01%~87.5% 87.51%~100% \\ 1243 0.027 0.058 0.115 0.214 0.338 0.221 0.026 1 广州地区 1108.5 0.039 0.071 0.129 0.224 0.315 0.212 0.011 1 1175.75 0.033 0.065 0.122 0.219 0.327 0.217 0.019 1 \\ 0.03 0.06 0.12 0.22 0.33 0.22 0.02 1 平均值 取值 本技术规范的制定主要包含:适用范围、参考文件、术语定义、MPPT测试条件及数据评估方法、效率加权系数以及光伏模拟器的要求及验证方案。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效率测试。
2) 本技术规范中的内容在已有中国地区代表性辐照度以及实际运行电站数据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总结出适于中国地区所用的加权效率评估方法。其中静态MPPT效率以及动态MPPT测试效率的方法主要参考了EN 50530:2010的相关要求,权重方面主要参考现有效率加权因子模型并对其相关文献及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对每一功率段的累计发电量做出计算,给出了总效率评估的权重系数。对光伏模拟器校准及评估的方法主要参考EN 50530:2010中对源的指标要求以及实际测试中对源输出性能的要求。
3) 另外考虑到实际中逆变器的运行情况,增加了对逆变器开机情况以及夜间损耗的测试。
(六)标准制定过程
2012年1月15日起草小组成立,并根据欧洲效率以及CEC效率模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地区太阳能资源区条件,完成技术规范框架搭建并分配相关任务。
2012年8月28日,起草小组组织召开中期讨论会议,各承担任务单位对前
6
期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并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2013年1月20日,起草小组组织召开扩大会议,请相关起草单位参与讨论,讨论技术规范初稿。
2013年3月15日,起草小组将第一次扩大会议中形成的讨论意见修改后,发往相关企业和测试认证机构征求意见。
2013年4月8日,起草小组将各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后,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召开第二稿的讨论会议。
2013年4月16日起草小组将第二稿讨论后的修订文件发往各相关单位进行征求意见。
2013年5月6日,起草小组将各单位第二次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后,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3年6月24日,起草小组召开第内部审查会议,审议通过最终备案稿。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2013年6月28日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