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40:24

(1)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0.1摩/升的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表 编号 1 Na2S2O3溶液 水 10ml 0 硫 酸 10ml 出现浑浊的时间(秒) 2 5ml 5ml 10ml (2).镁条分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的情况对比表 编号 现象 镁条与空气反应 镁条与纯氧气反应 速率 (3)电石分别在水中和饱和食盐水中反应的情况对比表 编号 现象 速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 学 过 程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一、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阅读教材27页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1、可逆反应的概念:在 下,既可以向 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进行的反应。 如: 注意:1、 2、 3、

第13页

电石与水的反应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H2的燃烧: 酸碱中和:

生成沉淀的发应: 生成气体的反应: 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思考1:对于不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吗?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2: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1、化学平衡的建立

类比:溶解平衡的建立:(以蔗糖为例) 开始时: 平衡时:

结论:。

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 (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CO + H2O (g) CO2 + H2

开始浓度 0.01 0.01 0 0 一段时间后0.005 0.005 0.005 0.005 如图: 归纳: 反应开始: 反应过程中: 一定时间后:

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了?

2、化学平衡的定义:

在 下的 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第14页

或 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1)条件: (2)对象: (3) 等: (4) 动: (5) 定: 4、应用:

例1、可逆反应2NO2

2NO + 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 、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l

A.① ④ ⑥ B.② ③ ⑤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反馈练习:

1、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g) + Q(g) R(g) + 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生成速率相等 C.R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P、Q、R、S的物质的量相等 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A(s) + 2B2(g)  2C2(g) +D2(g)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单位时间内生成了2molC2的同时也生成了1molA ⑵、一个B — B键的断裂的同时有一个C — C键的生成 ⑶、反应速率v(B2)=v(C2)=1/2v(D2) ⑷、C(B2):C(C2):C(D2) = 2:2:1

⑸、温度、体积一定时,[B2]、[C2]、[D2]浓度不再变化 ⑹、温度、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⑺、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⑻、温度、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第15页

⑼、百分组成 B2% = C2% = D2%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A2、B2、AB的浓度不再变化 (B)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2n mol的AB (D) 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

4、在1大气压390℃时,可逆反应:2NO2 2NO+O2达到平衡,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6倍,求NO2的分解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

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 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

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2CrO42- + 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

第16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0.1摩/升的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表 编号 1 Na2S2O3溶液 水 10ml 0 硫 酸 10ml 出现浑浊的时间(秒) 2 5ml 5ml 10ml (2).镁条分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的情况对比表 编号 现象 镁条与空气反应 镁条与纯氧气反应 速率 (3)电石分别在水中和饱和食盐水中反应的情况对比表 编号 现象 速率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