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第三期简报 - 图文
●与听众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适当。 ●有效使用肢体语言。 ●音量适当。 ●吐字清楚。
●以有条理的方式呈现观点。 ●正确使用修辞。
●有效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2.你怎么理解评价要素?怎么来设计单元评价方案?
学习要素是指影响整个主题单元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可分为内容型要素、程序型要素、成果型要素。
(1)内容型要素。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在主题单元计划中设定的必学内容,它是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关联性内容。例如,语文学科中,课文不是评价要素,课文背后要教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是评价要素。
(2)程序型要素。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和流程,它一般必须遵循知识与技能等生成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3)成果型要素。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而要实现它就必须开展哪些方面的学习活动等。
在确定主题单元的学习要素的基础上,选择那些需要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学习要素作为评价要素。在确定了需要评价的主要学习要素以后,为每一个评价要素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要素的特点,将多种方法有效应用于评价要素的评价,形成整个单元初步的评价方案。
3.评价量规包含哪些要素?设计评价指标有哪些要求?
评价量规一般包含有评价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
所形成的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3)主要指标各自独立,相互间不能交叉; (4)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5)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模块6作业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优秀 有完整的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并包含完整的内容和正确的格式。 合格 有完整的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但作业内容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提交一份作业,但内容设计要素相对完整 不合格 评价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规两份作业内容都未提交;提交一份作业内容不完整,需要大幅度完善 作业完整度(30%) 思维导图设计合理性(30%) 基本包含了本主题单元主题单元的评价要素清晰、的重要的评价要素,能够明确、比较完整,有相应的较清晰进行描述,部分要评价工具,具有很好的可操素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作性 完善 缺少较多评价要素,且各个要素设计不完整,描述不清晰,整体不具可操作性 缺少主要的评价指标,且各个指标描述不准确,例如评价指标与评价要素不具有相关性等,量规没有可操作性 没有设计思路,不能很好的完成量规设计,评价方法单一且不能实现评价目标 基本包含量规的主要评评价量规包含所有重要的价指标并能较清晰的描评价量规设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评价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计及可操作指标描述、等级描述等内性,个别指标等级描述不性(30%) 容,整体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具体,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需要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量规形式,评价方法形式多样,评价工具丰富 能借助教材提供的常用单元评价量规模版完成量规设计,能运用简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基本完成评价目标 思维创新性(10%)
《德占青岛纵横谈》研究性学习设计
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 贺培东
省专家 高怀举:总体上看,选题好,有探究空间;具体到各个环节,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切口小,以小见大,四步学习活动逐步递进,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最后提供的资源丰富,为学生探究提供了足够支撑。 作者姓名 贺培东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主题单元名称 侵略与反抗 研究性学习名称 德占青岛纵横谈 属于主题单元中的第六专题
所需时间 【学习目标】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以上 1、了解德占青岛历史及其在青岛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关于德占青岛历史的基本史料,辩证思考这段历史,进行客观分析,作出正确评判。 3、通过学习乡土历史知识进而增进乡土认同,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能够对青岛近代社会先后受到德日等国侵占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民族危机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地历史遗迹考察,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培养合作学习与动手能力。 【情境】 从“古力”一词说起 青岛人为何称城市中下水道井盖为“古力”,“古力”一词是怎样来的?青岛的“古力”盖上刻着怎样的历史信息? 夏天至,雨季来。你知道吗?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如果用龙应台的标准衡量,那么青岛在100年前就进入先进行列。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德国人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德占时期的古力(摄于青岛市博物馆) 【任务】 1、课前两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德占青岛的历史纪录片、文章,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选出组长,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搜集历史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2、利用两周时间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选出最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小组推举代表在班内分享、交流材料,以PPT的形式在班内展示,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树立合作意识。 3、各组相互交流研究成果,通过教师补充的历史史料,论从史出,全面分析德占青岛的历史影响,撰写历史小论文。 【过程】 活动一:感知历史 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对德占青岛历史初步了解,掌握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历史资料方法。 (1)文本资源 阅读教师自编德占青岛历史讲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讲义,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网络资源 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德占青岛历史相关资料。 (3)视频资源 组织学生观看《青岛要塞》、《话说青岛》等视频材料,通过历史纪录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 作业:学生制作德占青岛历史大事年表。 活动二:触摸历史 学生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指导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研究内容,并进行合理分工,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帮助各学习小组从以下方面入手展开研究性学习。 (1)各学习小组实地走访考察青岛现有的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址、遗迹等,直观了解德占青岛历史。主要包括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档案馆、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原德占时期俾斯麦军营)、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青岛总督府旧址、青岛中山公园(德占时期植物园)等,引导学生在走访考察过程中注意搜集历史史料。 (2)在教师帮助下各小组初步确定研究性题目方向,注意题目不易过大。组长负责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和研究课题的开展与管理,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任务。组长负责最终结合小组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想法,围绕探究主题,整合成员搜集的材料。研究成果分为研究报告与展示PPT两部分。为保证历史史料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应给与必要指导。 作业:学生将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感悟写下来。 活动三:争鸣历史 “德占青岛给今天的青岛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重新进入课堂。 (1) 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PPT课件,在班内展示交流。各小组把自己收集的有价值资源、研究思路、探究过程、最终结论与其他小组共享。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发问。在质疑,答疑过程中,各小组互相补充,相互学习。 (2)教师提供德占时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史料选取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德占青岛对青岛城市建设的影响;第二,德占青岛期间实行的德华分区隔离制度;第三,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对山东以及中国的掠夺。 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德国为什么要占领青岛?德国人建设青岛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没有德国人的占领,青岛能否发展起来? ?? (3)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成果,以及教师提供的历史史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历史争鸣,讨论“德占青岛给青岛带来的影响”,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