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语》八则对照译文

《论语》八则对照译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5:41:18

《论语》八则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表顺接。时:按时。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高

兴。乐(lè):快乐。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知:知道、了解。而:却,表转折。愠:怨恨,恼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

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而:表顺承。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师:做老师。亦: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第一个“思”: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空想。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

倦而无所得。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

倦而无所得。”

这则也是讲的学习方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 。 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看注释)。孔文子:(看注释)。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敏:聪敏。而:表顺接。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以是,因此。也:这里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

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静默,不说话。“而”:第一个“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为“地”;

第二个“而”表顺承。识:记住。厌:满足。倦:厌倦。何有:“有何”,有什么。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何有与我哉”:“于我有何哉”,在我这里有什么呢?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

呢?”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在里面。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而:表顺接,相当于“就”。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

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这则讲的学习态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启发,开导。悱:想说却不能恰当的表达。发:启发、

开导。举:指出、举出。隅:方角。方的物体有四个角。反:类推。则:就。复:答复。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

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论语》八则对照译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论语》八则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表顺接。时:按时。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高兴。乐(lè):快乐。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知:知道、了解。而:却,表转折。愠:怨恨,恼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