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1讲人口与城市课时巩固过关练资料
3.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 A.公园绿地 C.商贸中心
B.园艺苗圃 D.交通枢纽
4.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解析】3选B,4选D。第3题,结合题干可知,城市绿心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公园绿地和园艺苗圃具备上述功能,但公园绿地不属于产业活动。第4题,城市绿心具有城市生态功能,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会使该区域的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成为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由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构成。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 ) A.西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特色环保设备 B.东部——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 C.滨江——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 D.沿山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 6.江北新区的建设 ( ) ①有利于解决南京各种城市化问题 ②有利于提升南京的国际化水平 ③使南京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 ④促进南京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5选C,6选C。第5题,滨江地区水运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西部位于河流的上游,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东部地区位于河流下游,适合重化工业的发展;沿山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第6题,江北新区的建设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城市化问题的缓解而不是解决各种城市化问题,有利于南京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有利于提高其国际化水平,但不能使南京超越上海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
7.结合上海人口数据,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2015年末上海市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率为5.07‰,自然增长率为2.45‰;常住人口总数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末减少14.77万人,这也是十五年来的首次。下图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图。
材料二 2015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
(1)简述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2)分别指出1995~2010年,2010~2015年两时间段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指出15年后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且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因而造成了常住人口总量的下降。第(2)题,结合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可判断出不同时间段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上海市人口增长的状况受人口的迁移影响很大。第(3)题,从2015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20岁以下人口所占的比重很低,因而15年后上海市将面临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措施主要从增加人口数量、完善养老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延长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1)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2)1995~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这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有关。2010~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这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缓慢有关。 (3)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采取措施:适当鼓励生育,吸引外来人口,完善养老体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延迟退休等。 【方法技巧】人口金字塔图的判断方法 (1)读塔形,定类型。
塔形上窄下宽的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塔形较直的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塔形上宽下窄的老年型处于人口稳定甚至减少的阶段。 (2)读比重,判内容。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3)看特殊,析变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