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屋建设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概述
4.6.8.在运输散体材料、清运土方和建筑垃圾时,采用苫布等将车斗覆盖严密,在运输流体材料时,用专用容器盛装并且捆扎牢固,防止遗撒飞扬。
4.6.9.出入施工现场的各种车辆应保持车况良好,车体整洁,并在场地进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场外。
4.6.10.施工现场使用商品砼。施工现场搅拌区进行封闭设置,减少搅拌砂浆造成的扬尘。
4.7、主要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备计划
项目部部门设置齐全,职工分工明确,因人设职,因职选人,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效率高的组织班子。组织机构齐全,责任覆盖工程项目,实现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至竣工交付过程的全面管理控制。本工程项目部计划配备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项目质检员2人,项目安全员2人,项目试验员1人,项目材料员1人,项目资料员1人,项目预算员1人,造价员1人。 4.8、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及工期安排,拟投入性能优良、先进的设备。主要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选择回转半径大的固定塔式起重机两台,装修阶段用外用施工电梯两部进行垂直运输,以满足面积大的需要,具体的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见附表。
4.9、施工现场优化及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按规定制定安全警示牌,七牌两图等标识牌。工地实行三清六好。争创省级文明工地。
运用动态管理控制进度、成本、质量等,运用动态控制对组织、管理、经济、技术措施进行纠偏。
5、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1、基础工程
5.1.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原则:该工程需在场区内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放样图纸上外墙边线坐标点,布测到基坑四周并加以保护。待建筑物出地面后,将控制线引测到建筑物内,并做好相应的控制点,加以保护,作为整个建筑的永久性控制点。控制点上方开预留洞,传递控制线和高程。把其中两条相互垂直的控制线延长至马路或已有建筑物的墙体上,做好标记,作为复核点。标志桩做法如下
5.1.2、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
a、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放出轴线位置。每次传导时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b、墙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300mm 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轴线,待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c、柱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d、梁、板的放样: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 +1.0m 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e、门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f、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
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g、高程测量:在一层墙壁上设置一永久性标高点,留置标高预留洞,用钢尺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1.0m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以后,每层用经纬仪在预留洞处沿墙面的竖向方向引一通长直线。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8mm,全高不大于±30mm。
5.1.3、施工现场降水、排水技术措施
a、为了确保该工程顺利进行,根据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确保周围建筑物不受影响制定详情的降水方案。本工程采取了槽内管井降水方法的途径,以槽中心、以及东、西方向距槽边4米处并排设置11眼降水井。
b、施工现场排水措施:环绕施建筑物周边设置砖砌约30cm排水沟,四周向排水沟找2%的排水坡度,施工现场硬化道路保证有1.5~2.5%的排水坡度,全部集中排到集水井。
5.1.4、土方工程技术措施
土方施工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施工。
a、土方开挖
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基槽土方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基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基坑清槽均采用人工挖土。开挖前标定基坑开挖宽度及深度,根据开挖土质及挖深确定放坡坡度。因现场场地有限,无土方堆放场地,因此开挖时土方均采用汽车外运,基础验收后进行回填。基坑开挖时,同建设单位协商,进行合理的土方调配,以利于基础完工后的回填。
b、基坑护坡做法:基坑采用管井降水,在基坑内共设置八眼降水井,降水井深度25m,管径40 cm。因本工程开挖深度为4.9米,且地质条件良好,采用放坡不需要用打桩等措施来支护。基坑四周坑边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并挂
设立网。栏杆使用钢管且打入地面50-70cm,杆距基槽边距离不应小于150cm,高度1.2m,并刷红白相间警示色。
基坑周围不宜堆放土方、钢筋等建筑材料和大型机械,以减少坑边的地面堆载,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基坑四周必须设置牢固可靠防护栏杆,并挂设密目式安全网,夜间必须设有红色标志灯。
c、土方回填
为保证地下室外墙的结构安全,地下室外土方回填在外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前不可施工。
回填土采用场外汽车运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坑内的建筑垃圾、积水、淤泥、杂物等,修整好行车道路,保证畅通。按照现场平面水、电、降水管线布置图探明正确位置,障碍物提前清除,坐标及标高控制点加以保护。为防止回填时土方进入地下室后浇带内侧墙,后浇带处砌筑240mm 厚挡土墙,挡土墙外侧做不小于6mm厚SBS卷材防水层,外墙防水保护层采用密度20kg/m3的5cm厚聚苯板,与回填土施工同步进行。
回填压实方法 a)一般要求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且控制土的含水率应符合有关规定。当采用不同含水率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于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土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b)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大于1:1.5 的斜坡,碾压及夯实区域重叠不小于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 m。
c)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当采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对砂土为1.5%,对粉质黏土为3~3.5%。
c质量控制与检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