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市级联考word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
22.图示区域内水位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3.关于图中四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甲地发展茶叶种植 B.乙地发展水稻种植 C.丙地发展蔬菜种植 D.丁地发展渔业 【答案】 22.D 23.C
【解析】⑤河段上游有湖泊,湖泊调节水位季节变化,所以水位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⑤。图示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地不适宜茶叶种植。乙地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大,在乙地发展水稻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
22.图示区域内⑤河段上游有湖泊,湖泊调节水位季节变化,所以水位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⑤,D对。②、③、④河段上游没有湖泊调节水位,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B、C错。 23.图示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地不适宜茶叶种植,A错。乙地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大,在乙地发展水稻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B错。丙地地形平坦,靠近聚落,适宜发展蔬菜种植,C对。丁地缺少天然湖泊,不适宜发展渔业,D错。 读经纬网局部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对跖点”是指位于地球上过地心的同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端点。右图中②地的对跖点的坐标应为( ) A.90°E, 30°S B.90°E, 30°N C.90°W, 30°S D.90°W, 30°N
25.某人从①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西方向行至③地,其路程约为( ) A.5000KM B.8320KM C.9990KM D.13320KM 【答案】 24.B 25.B
【解析】图示为南半球,图中②地的坐标是90°W, 30°S 。“对跖点”是指位于地球上过地心的同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端点,其经度与②地经度和是180°,纬度数值相同,南北对称。60°纬线长度距离相当于赤道的一半。赤道上经度1°距离是110千米。
24.读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图示为南半球。图中②地的坐标是90°W, 30°S 。 “对跖点”是指位于地球上过地心的同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端点,其经度与②地经度和是180°,纬度数值相同,南北对称。右图中②地的对跖点的坐标应为90°E, 30°N ,B对。A、C、D错。 25.某人从①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行走30°,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即先向南行3300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至③地,是沿60°纬线行走90°,60°纬线长度距离相当于赤道的一半。赤道上经度1°距离是110千米,后向正西行走4950千米。其总路程约为 8320KM,B对。A、C、D错。 二、综合题
1.读我国西北某地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2)简述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
(3)据图说明图中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南部为山地,中部为河西走廊,东北部为内蒙古高原(或南部为山地,北部为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或地势南高北低).
(2)流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夏汛); 含沙量大;下游为季节性河流(或下游冬季断流).
(3) 分布在山麓地带(或沿河西走廊分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开阔
【解析】(1)根据图示经纬网判断方向,图示西南部为山地,中部为河西走廊,东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图示位于西北干旱区,甲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流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融水多,河流水量大,有夏汛。植被覆盖率低,河流 含沙量大。为内流河,下游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少,下游断流。
(3)在西北干旱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山麓地带水源充足。河西走廊的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居住和对外联系。
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B地降水量多的原因。
(2)此次震中位于C地附近,试说明C地区域多地震的原因。
(3)说明A地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答案】(1)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西部山地南北纵列,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地质运动活跃.
(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冬季盛行来自陆地的西北季风。
夏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季漫长而干冷,夏季凉爽短促,降水集中) 【解析】(1)读图,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美洲西部山地南北纵列,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所以降水量多。
(2)读图,C是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地质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冬季盛行来自陆地的西北季风,形成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季漫长而干冷,夏季凉爽短促,降水集中。 3.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黄河下游水量较小的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说明黄河水电站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黄河注入海洋中的泥沙含量逐渐减少,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1)黄河下游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河床多为沙质泥、土,下渗量大,下游为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水源补给少,沿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上游河段水量大,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3)中游地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较好(或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水利工程的建设(或答出小浪底、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定期清淤
【解析】(1)读图,黄河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河床多为沙质泥、土,下渗量大。下游为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水源补给少。沿河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所以下游河水径流量小。
(2)黄河上游河段水量大,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河流水量小。
(3)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近年来,黄河注入海洋中的泥沙含量逐渐减少,可能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好。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中游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如小浪底、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定期清淤,减少下游河道的泥沙含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