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考博专业课题目(2007-2010)
2007年
马克思主义史
一、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标志?简略谈谈你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认识
和体会。(30分)
二、解释为什么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0分)
三、试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思想,并给予简要评论。(25分)
四、如何从辩证法的高度理解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物质观?(25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论述题(共四题,100分,每题25分)
1,论述和评价考茨基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2,论述佛罗姆的自由观
3,论述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和“实践一元论” 4,萨特为什么要用存在主义替代和弥补马克思主义?
2008年
马克思主义史
论述题(共5题,任选4题,每题25分,总分100分) 一、论述马克思的辩证的自然观
二、论述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持有的基本观点
三、试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科学认识的逻辑和辩证法的思想,并给予简要评论 四、如何从辩证法的高度理解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物质观?
五、试述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论述题(共四题,每题25分) 1、论述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2、论述沙夫的彻底的人道主义
3、陈述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
4、论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
马克思主义史
论述题(共5题,任选4题,每题25分,总分100分) 一、论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二、论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三、简述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
四、论述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五、简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所做的贡献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论述题(共四题,每题25分)
1、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们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经验主义? 2、论述伯恩施坦进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3、陈述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4、论述弗洛姆的有关“自由”的思想
2010年
马克思主义史
论述题(共5题,任选4题,每题25分,总分100分) 1、结合现实评价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1)首先科学地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商品,商品-货币,第一个是流通过程,第二个是生产过程,资本的增值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
(2)其次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基本形式。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3)再次揭示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2、简述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
第一,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
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劳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构成了人的内在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和被迫性的活动。 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异化。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即劳动,这一类本质是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五级自然界而得到表现和确证。 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3、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如何谈真理?
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有的,但这种真理不是客观真理,而是思想的形式——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对此,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的真理观,指出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把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是有没有客观真理,也就是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是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是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波格丹诺夫对第一个问题的作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回答,对第二个问题则是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波格丹诺夫借口知识的相对性原则否认科学认识中有任何绝对真理的成分和任何不依赖认识主体的客观性,把绝对
和相对割裂开来,只承认相对,否认绝对。
列宁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指出,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中,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就构成绝对真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科学定律、科学思想体系在其适用的范围内,都是绝对真理(因为它包含着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内容);同时,任何科学定律和科学思想体系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穷尽真理,它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会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因而又是相对真理。凡是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它们之间的区分及时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列宁指出: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最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谟和康德的信徒们划清界线。
4、结合现实谈谈无产阶级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为的阶级?
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纷争,人的全面自由社会”认识的看法,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论述题(共三题)
1、如何评价伯恩施坦进化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革命与改良的辩证关系? 2、法兰克福学派如何批判大众文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3、怎样看待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否证论、试错法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
2011年
马克思主义史
论述题(共4题,第一题必做40分,其余任选2题各30分)
1、论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2、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论述? 3、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简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所做的贡献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论述题(共3题)
1、何谓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评价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何谓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和评价萨特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 3、何谓波普尔的否证论?如何看待否证论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之间的关系?
试论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内涵与价值
——兼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陈爱华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哲学和美学的探索,构成了他理论生涯的主旋律和理论著作的特色。《单向度的人》便是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包括了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亦是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集中体现。在科技伦理观的阐发中,马尔库塞将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目标指向了当代科学技术。他将当代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当作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单向度的根源,当作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加以批判,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剖析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为着眼点的科技伦理观。其内涵是通过他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科学技术与需求、科学技术与技术理性的关系等方面的批判表现出来的[1](P.297)。 一、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关系的批判
马尔库塞首先从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关系的批判切入,阐发了他的科技伦理观。他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学技术。在《单向度的人》一书第一章“新的控制形式”的一开头,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盛行着一种舒适、平稳、合理、民主的不自由现象,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2](P.3)对此,哈贝马斯曾说过,在马尔库塞眼里,“当代技术和科学取得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3]。 马尔库塞把发达工业社会定义为按技术的观念和结构而运转的政治系统。因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合理性的“目的”,在运作中已使当代社会倾向于极权主义。这种极权主义“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恐怖主义的政治协调,而且也是一种非恐怖主义的经济—技术协调,这种协调靠既得利益来操纵需求。因此,它就排除了一个反对整体的有效的反对派的出现。不仅特定的政府或政党形式有助于极权主义,而且特定的生产和分配体系也有助于极权主义”[2](P.4—5)。因此,技术进步已扩展至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利形式,这些形式能够调和与这个系统对立的力量,击败或驳倒了为摆脱奴役和控制而提出的所有抗议。在这种社会中,生产和分配的技术装备由于日益增加的自动化因素,不是作为脱离其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单纯工具的总和,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在发挥作用;生产的技术手段趋于极权性,它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它消除了私人与公众之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对立;对现存的制度说来,技术成了社会控制的新形式。不仅如此,这种“社会的压制性管理愈是成为合理的、生产的、技术的和全面的,被管理的个人借以打碎他们的奴役枷锁并获得自由的手段和方式也就愈不可想象。”[2](P.7) 因之,马尔库塞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的当代科学技术决不是中立的,它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他指出,面对着这个社会的极权主义特点,技术“中立”的传统观念不能再维持下去了。不能把技术本身同它的用处孤立开来;技术的社会是一个统治体系,它已在技术的概念和构造中起作用。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之所以具有政治意向性,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一是因为,技术作为工具或手段并不是政治上清白的,它在现存工业社会中特殊的设计和应用构成了人对人统治方式的基础。技术创造出一个极权社会,它为特定的历史规划服务;二是技术作为一种总体体系和文化形式,为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